秋毫不犯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同“秋毫无犯”。
- 秋毫 qiūháo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微小的事物:~无犯ㄧ明察~。
- 不犯 bùfàn〈方〉犯不着;不值得:这点小事~跟他计较。
- 毫不 háobù[nothing;not at all] 全不毫不奇怪毫不介意
- 邪不犯正 亦作“邪不伐正”。谓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 一毫不差 yī háo bù chā 【解释】指完全相同,没有一点差异【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1回:“纵然是一个模子铸的,好道打磨不到,也有多个瘢儿,少个蒂儿,却怎么这等一毫不差。”【示例】鲁迅《集外集拾遗·关于》附王铸《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我曾经拿了他的译文与先生的对照,觉得与先生所译的~。”【拼音码】yhbc【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完全相同
- 一毫不染 yī háo bù rǎn 【解释】指一尘不染【出处】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拼音码】yhbr【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一毫不苟 yī háo bù gǒu 【解释】指十分认真,一丝不苟【出处】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断断是再来人,一毫不苟,一丝不挂,诚然而来,诚然而往。”【拼音码】yhbg【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分毫不值 见“分文不直”。
- 分毫不取 见“分文不取”。
- 分毫不爽 fēn háo bù shuǎng 【解释】比喻没有丝毫差错。【示例】凡客货在船,都是他记账,出入~。(《警世通言》卷二十二)【拼音码】fhbs【用法】偏正式;作定语;形容没有丝毫差错
- 利析秋毫 lì xī qiū háo 【解释】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出处】《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拼音码】lxqh
- 微察秋毫 形容极细小的东西都看得很清楚。
- 明察秋毫 míng chá qiū háo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示例】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拼音码】mcqh【灯谜面】电子显微镜显微镜【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英文】see through a brick wall 【故事】战国时期,齐宣王田辟想学齐桓公那样做霸主,他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做上霸王。孟子告诉他要用仁义道德的力量统一天下,同时要对国情明察秋毫,体察民情,现在是能干不能干的事情,而是您愿干不愿干的事情
- 毫不介意 háo bù jiè yì 【解释】毫:丝毫;介:进入。指丝毫不往心里去【示例】他对个人得失~【拼音码】hbjy【用法】偏正式;作谓语;指丝毫不往心里去【英文】not to care
- 洞察秋毫 dòng chá qiū háo 【解释】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拼音码】dcqh
- 秋毫之末 qiū háo zhī mò 【解释】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拼音码】qhzm【用法】偏正式;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秋毫勿犯 同“秋毫无犯”。
- 秋毫无犯 qiū háo wú fàn 【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示例】老夫一生公廉正直,与人~。(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拼音码】qhwf【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英文】(of high disciplined troops) not commit the slightest offence against the civilians
- 纤毫不爽 见“纤毫无爽”。
- 一客不犯二主 同“一客不烦两家”。 《西游记》第三回: “ 悟空 道: ‘一客不犯二主, 若没有, 我也定不出此门。 ’” 明 《杀狗记‧雪夜救兄》: “一客不犯二主, 一发是你去。” ▶ 《水浒传》第三回: “常言道: ‘一客不烦二主。 ’大官人便是出钱的, 这位娘子便是出力的。” ▶ 《醒世姻缘传》第二二回: “一客不烦二主, 俺们既做庄家, 难道不使个头口?爽利每人分个牛与我们, 一发成全了奶奶这件好事。” ▶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十: “早饭吃了你, 晚饭也饶不了你, 一客不烦二主。”
- 井水不犯河水 jǐng shuǐ bù fàn hé shuǐ 【解释】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拼音码】jsbs【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界限分明
- 江水不犯河水 比喻彼此互不相干,没有关系。
- 河水不犯井水 比喻互不干犯。
-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míng chá qiū háo,bù jiàn yú xīn 【解释】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拼音码】mcqh【用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 秋殿 冷落的宫殿;秋日的殿堂。 ▶ 三国 魏 曹植 《妾薄命》诗: “还行秋殿层楼, 御辇□从好仇。” ▶ 唐 李华 《长门怨》诗: “鸦鸣秋殿晓, 人静禁门深。” ▶ 前蜀 韦庄 《尹喜宅》诗: “荒原秋殿柏萧萧, 何代风烟占寂寥。”
- 秋残 1. 犹残秋。 谓秋季将尽。 ▶ 唐 方干 《残秋送友》诗: “早为千里别, 况复是秋残。” 2. 指秋日萧条衰败的景象。 ▶ 唐 卿云 《秋日江居闲咏》: “寄居江岛边, 闲咏见秋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