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和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古代犯刑事禁律之一。 谓刑事案件不经官断而私自和解。
▶ 《文献通考‧刑六》: “凡有杀伤人处, 如都保不曾申官, 州县不差官检覆及家属受财私和, 许诸邑人告首。”
▶ 《明律‧刑律‧尊长为人杀私和》: “凡祖父母、父母及夫若家长为人所杀而子孩妻妾奴婢等雇工人私和者, 杖一百。 徒三年。”
▶ 清 李渔 《比目鱼‧征利》: “他们进去私和, 这状子递不成了。”
- 私 sī ㄙˉ1)个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人。~有。~见。~仇。~...
- 和 hé ㄏㄜˊ1)相安,谐调:~美。~睦。~谐。~声。~合(a.和谐;b...
- 私商 sīshāng用私人资本经营的商店,也指这类商人。
- 私听 怀着私心听人说话。 ▶ 《吕氏春秋‧序意》: “私视使目盲, 私听使耳聋, 私虑使心狂。”
- 私嗜 个人嗜好。 ▶ 《后汉书‧仲长统传》: “奔其私嗜, 骋其邪欲。”
- 私吞,私占 sītūn,sīzhàn[substraction] 私自侵占他人财产
- 私器 私人所用的器物。 ▶ 《礼记‧内则》: “子妇无私货, 无私畜, 无私器, 不敢私假, 不敢私与。”
- 私吞 sītūn私自侵吞:~公款。
- 私囊 sīnáng私人的钱袋:中饱~。
- 私向 犹偏私。 ▶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摺: “也不是我有心私向, 从实的奏与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