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quèrèn
明确承认(事实、原则等):参加会议的各国~了这些原则。
- 确 (確)què ㄑㄩㄝˋ1)真实,实在:~实。~凿。~切。~数。~证。正...
- 认 (認)rèn ㄖㄣˋ1)分辨,识别:~生。~得。辨~。2)表示同意:~...
- 确讯 切实地审问。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馀论》: “如遇上司批驳, 须看所驳何处何句, 覆审时止照所驳确讯, 不必从头又问。”
- 确荦 凹凸不平的石头。 亦形容土地、路径多石不平的样子。 ▶ 唐 刘禹锡 《吊马文》: “结为确荦, 融为坳堂。” ▶ 清 曹寅 《惠山题壁》诗之一: “ 积书岩 下小池通, 确荦行穿复壁中。” ▶ 清 赵翼 《王贻堂编修邀客陶然亭兼订法源寺看海棠之约》诗: “城南野路确荦行, 破车声如老翁咳。”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 “虽土质确荦, 不宜稼穑, 而所产金银铜锡之属, 实远胜于他纪诸岩石。”
- 确论 精当确切的言论。 ▶ 《魏书‧逸士传‧李谧》: “而先儒不能考其当否, 便各是所习, 卒相非毁, 岂达士之确论哉?”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观古今诸家海潮之说者多矣……源殊派异, 无所适从。 索隐探微, 宜伸确论。” ▶ 元 耶律楚材 《送西方子尚》诗: “雄文固可魁天下, 确论曾无诡圣人。” ▶ 清 曾国藩 《与宋仲我书》: “谓 戴氏 专以训诂解转注, 义有未尽, 诚为确论。”
- 确苦 谓竭力坚持。 ▶ 《新唐书‧裴度传》: “于时, 讨 蔡 数不利, 群臣争请罢兵, 钱徽 、 萧俛 尤确苦。”
- 确证 quèzhèng①确切地证实:我们可以他的论断是错误的。②确切的证据或证明:在面前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行。
- 确至 坚决恳切。 ▶ 《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二年》: “ 凤翔 等道节度使左仆射平章事 李抱玉 入朝, 固让仆射, 言辞确至。 上许之。”
- 确评 确切的评价。 ▶ 鲁迅 《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 “而且他们是深通汉文的异族的君主, 以胜者的看法, 来批评征服的 汉族 的文化和人情, 也鄙夷, 但也恐惧;有苛论, 但也有确评。”
- 确耗 确切的消息。 ▶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 “又省城谣言纷起, 云城外九十六村之人, 共谋纠合, 克服城池。 然亦久无确耗。” ▶ 清 夏燮 《长江设关》: “ 法国 领事亦无来 浔 确耗。”
- 确诊 quèzhěn诊断确实:经过检查,~为肺炎。
- 确考 确切考证。 ▶ 梁启超 《新史学‧历史与人种之关系》: “自中世以后, 欧罗巴 历史之中心点, 实 条顿 人也。 其民族移动之原因及其年代, 虽不可确考, 要之自西历纪元三、四世纪, 始出现于 欧洲 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