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运判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盐运使属下管理某一地区盐务的官员。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 “不多两年, 他便改捐了个盐运判, 到 两淮 候补, 近来听说可望补缺了。”参见“ 盐运使 ”。
- 盐运 食盐的运输。 ▶ 《晋书‧杜预传》: “ 预...
- 判 pàn ㄆㄢˋ1)区别,分辨,断定:~明。~辨。~据。~读(利用已知的...
- 运判 古代官名。 ▶ 宋 代始于转运使、发运使下设判官, 职位略低于副使, 称转运判官、发运判官, 简称“运判”。 ▶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节钺帅漕‧运判》: “ 开宝 五年八月九日, 以 潘美尹 崇珂 并兼领 岭 南转运使, 以转运使 王明 为副使, 许允言 为判官, 则转运之有判, 自此其始也。 ▶ 太平兴国 三年四月十日, 置诸道转运判官。” ▶ 宋 王安石 《与马运判书》: “运判阁下: 比奉书, 即蒙宠答, 以感以怍。” ▶ 《清会典事例‧户部‧盐法》: “至 甘肃 、 四川 、 云南 、 贵州 等省未设运使……其运同、运判、提举等官, 均有催徵钱粮之责。”
- 盐运 食盐的运输。 ▶ 《晋书‧杜预传》: “ 预 乃奏立藉田……兴常平仓, 定谷价, 较盐运, 制课调, 内以利国, 外以救边者五十馀条, 皆纳焉。” ▶ 《宋史‧河渠志七》: “其 运港 止可捺堰, 不可置闸。 不惟濒海土性虚燥, 难以建置;兼一日两潮, 通放盐运, 不减数十百艘, 先后不齐, 比至通放尽绝, 势必昼夜启而不闭, 则咸潮无缘断绝。”
- 盐运使 “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的简称。 为主要产盐区主管盐务之官。 始设于 元 代。 ▶ 《元史‧食货志二》: “五年, 乃免 河南 、 怀孟 、 南阳 三路今岁 陕西 盐课, 仍授盐运使暨所临路府州县正官兼知渠堰事, 责以疏通壅塞。” ▶ 《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傍边一行‘ 两淮 盐运使司盐运使 荀玫 书’。”
- 盐运司 1. 官署名。 掌管地方盐务。 ▶ 《元史‧食货志五》: “京师自 大德 七年, 罢 大都 盐运司, 设官卖盐, 置局十有五处。” ▶ 《明史‧食货志四》: “ 明 初, 置 北平 河间 盐运司, 后改称河间长芦。” 2. 指盐运使。 ▶ 《儒林外史》第二七回: “ 季苇萧 道: ‘我因盐运司 荀大人 是先君文武同年, 我故此来看年伯。 ’”
- 盐道 见“ 盐法道 ”。
- 盐辎 盐车。 ▶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 “均为人所劳, 何必陋盐辎。”
- 盐道票 即盐票。 ▶ 《清史稿‧食货志四》: “西路以引商为票商, 县澳以朴户为贩户, 用盐道票代引, 名曰‘贩单’。”参见“ 盐票 ”。
- 盐车 运载盐的车子。 ▶ 《战国策‧楚策四》: “夫骥之齿至矣, 服盐车而上 太行 。 蹄申膝折, 尾湛胕溃, 漉汁洒地, 白汗交流, 中阪迁延, 负辕不能上。 ▶ 伯乐 遭之, 下车攀而哭之, 解紵衣以幂之。”后以“盐车”为典, 多用于喻贤才屈沉于天下。 ▶ 汉 贾谊 《吊屈原文》: “骥垂两耳, 服盐车兮。” ▶ 唐 殷尧藩 《暮春述怀》诗: “此时若遇 孙阳 顾, 肯服盐车不受鞭。” ▶ 宋 黄庭坚 《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兼简运使张仲谋》诗: “盐车之下有绝足, 败群勿纵为民残。” ▶ 明 高启 《天闲青骢赤骠二马歌》: “请看垂耳盐车者, 那得昂藏八尺身!” 清 孙枝蔚 《君马黄》诗: “耻遭众口夸, 宁受盐车厄。”
- 盐酒蟹 指醉蟹。 把螃蟹放在盐酒中泡渍而成。 ▶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 淮 南人藏盐酒蟹, 凡一器数十蟹, 以皂荚半挺置其中, 则可藏经岁不沙。”
- 盐贾 盐商。 ▶ 唐 刘禹锡 《贾客词》引: “五方之贾以财相雄, 而盐贾尤炽。” II见“ 盐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