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铛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手机版
- 亦作“琅铛”。
见“ 琅璫 ”。
- 琅 láng ㄌㄤˊ1)〔~~〕a.象声词,金石相击声;b.象声词,响亮的...
- 铛 (鐺)dāng ㄉㄤˉ1)同“当”⑩。(鐺)chēng ㄔㄥˉ1)烙饼...
- 琅霜 琅玕树上的霜花。 ▶ 清 纳兰性德 《效江醴陵杂拟古体诗‧范彦龙古意》: “珠露饮帝梧, 琅霜啄 昆丘 。”
- 琅邪山 琅邪山 基本解释:琅邪山(邪yá) : 又称“琅琊山”。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因东晋琅琊王避难于此得名。海拔317米。山青水秀,林壑优美,有琅琊寺、归云洞、醉翁亭、无梁殿等名胜古迹。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琅邪台 亦作“琅琊台”。 1. 台名。 ▶ 越王 勾践 观台, 在 琅邪 故城东南十里。 ▶ 《史记‧秦始皇本纪》: “乃徙黔首三万户 琅邪台 下。” ▶ 张守节 正义: “《括地志》云: ‘ 密州 诸城县 东南百七十里有 琅邪台 , 越王 句践 观台也。 台西北十里有 琅邪 故城。 ’《吴越春秋》云: ‘ 越王 句践 二十五年, 徙都 琅邪 , 立观台以望 东海 ……’即 句践 起台处。” ▶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诗: “东限 琅邪台 , 西距 孟诸 陆。” 2. 台名。 在 山东 琅玡山 上。 ▶ 秦始皇 筑层台刻石纪功处。 现原台已废圮, 遗址如小山丘, 地临黄海, 气象恢宏。 ▶ 《史记‧秦始皇本纪》: “作 琅邪台 , 立石刻, 颂 秦 德。”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 琅邪山 在 密州 诸城县 东南百四十里。 ▶ 始皇 立层台于山上, 谓之 琅邪台 , 孤立众山之上。” ▶ 唐 李白 《古风》之三: “ 秦王 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铭功 会稽岭 , 骋望 琅琊台 。” 3. 指 秦 “琅邪台刻石”。 ▶ 费砚 《抚印宗派绝句》之三: “ 完白山人 书 秦 碑, 刓印直是 琅琊台 。”
- 琅邪 亦作“琅琊”。 亦作“琅琊”。 1. 山名。 在今 山东省 诸城县 东南海滨。 ▶ 《孟子‧梁惠王下》: “吾欲观于 转附 朝舞 , 遵海而南, 放于 琅邪 。” ▶ 《史记‧秦始皇本纪》: “南登 琅邪 , 大乐之, 留三月。” 2. 山名。 在今 安徽省 滁州市 西南。 ▶ 西晋 伐 吴 , 琅邪王 司马胄 曾率兵驻此, 因名。 ▶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 “环 滁 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邪 也。” ▶ 清 黄景仁 《晓过滁州》诗: “最高知 琅琊 , 翠色披满襟。” 3. 指 秦始皇 时于 琅玡山 上所建之 琅邪台 。 ▶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 “东陼钜海, 南有 琅邪 。” ▶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 “ 琅邪 , 台名也, 在 渤海 间。” 4. 指 秦 琅琊 刻石。 ▶ 金松岑 《文学观》: “碑之《泰山》、《之罘》、《琅琊》、《会稽》;词赋之《连珠》、《七发》是也。”
- 理不忘乱 理不忘乱拼音:lǐ bù wàng luàn 注音:ㄌㄧˇ ㄅㄨˋ ㄨㄤˋ ㄌㄨㄢˋ 成语解释理不忘乱【拼音】:lǐ bù wàng luàn【解释】: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
- 琅诵 犹朗诵。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 “ 马明心 者, 归自关外, 见西域回经皆琅诵, 自谓得真传, 遂授徒号新教。”
- 理不胜词 理不胜词 基本解释:说理不能胜过文辞。指文章的用词遣字好,说理则不够畅达。
- 琅花 亦作“琅华”。 1. 琅玕树所开之花, 常以美称白花。 ▶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白菊》: “已过重阳半月天, 琅华千点照寒烟。” 2. 特指白玉雕制的花。 ▶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入林屋洞》: “尝闻白芝秀, 状与琅花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