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碎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yùsuì
比喻为保持气节而牺牲(常与‘瓦全’对举):宁为~,不为瓦全。
◆ 玉碎
yùsuì
比喻为保持气节而牺牲(常与‘瓦全’对举):宁为~,不为瓦全。
- 玉 yù ㄩˋ1)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 碎 suì ㄙㄨㄟˋ1)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或零块:~裂。粉~。粉身~骨。...
- 玉碎珠沉 yù suì zhū chén 【解释】比喻美女的死亡。【拼音码】yszc【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玉碎香销 喻女子的死。
- 珠沉玉碎 zhū chén yù suì 【解释】比喻美女的死亡。【示例】把左手向身后一绰,便要提起那把刀来,就想往项下一横,拼这副月貌花容,作一团~。(《儿妇英雄传》第十八回)【拼音码】zcys【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美女的死亡
- 香消玉碎 比喻年轻美貌女子死亡。
-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见“ 宁可玉碎, 不能瓦全 ”。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 【解释】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出处】《北齐书·元景安传》:“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示例】咱们~。能突围就突围,万一出不去,他们拚到底吧。(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拼音码】nwyq【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宁可玉碎, 不能瓦全 亦作“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宁做玉器被打碎, 不做陶器得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 不愿苟全性命。 ▶ 《北齐书‧元景安传》: “大丈夫宁可玉碎, 不能瓦全。” ▶ 刘绍棠 《花街》: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无耻苟活, 生不如死。”
-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 玉础 柱脚石的美称。 ▶ 南朝 梁简文帝 《招真馆碑》: “玉础微润, 应山云于高墉;鸣籁徐响, 引和风于空谷。” ▶ 唐 卢肇 《宣州新兴寺碑》: “玉础方丈, 花台百寻。”
- 玉碎香残 玉碎香残拼音:yù suì xiāng cán 注音:ㄧㄩˋ ㄙㄨㄟˋ ㄒㄧㄤ ㄘㄢˊ 成语解释玉碎香残【拼音】:yù suì xiāng cán【解释】:比喻美貌女子的死亡。【出处】:清·洪昇《长生殿》第二十七出:“玉碎香残荒郊卧,云拋雨断重泉墮。”
- 玉砾 白色碎石。 ▶ 宋 苏轼 《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诗: “金沙玉砾粲可数, 古镜宝奁寒不动。” ▶ 宋 杨万里 《暮热游荷池上》诗: “玉砾金砂一迳长, 暑中无处可追凉。”
- 玉碎香消 玉碎香消拼音:yù suì xiāng xiāo 注音:ㄧㄩˋ ㄙㄨㄟˋ ㄒㄧㄤ ㄒㄧㄠ 成语解释玉碎香消【拼音】:yù suì xiāng xiāo【解释】:比喻女子死亡。【出处】:明·无名氏《寻亲记》第二十四出:“玉碎香消镜台荒,绿云缭乱懒梳妆。”
- 玉砧 捣衣石的美称。 ▶ 唐 贾至 《寓言》诗之二: “玉砧调鸣杵, 始擣机中纨。” ▶ 宋 辛弃疾 《念奴娇‧双陆和陈仁和韵》词: “捣残秋练, 玉砧犹想纤指。”
- 玉砚 玉石制的砚台。 ▶ 《西京杂记》卷一: “以酒为书滴, 取其不冰;以玉为砚, 亦取其不冰。” ▶ 前蜀 贯休 《送郑使君》诗: “视事蛮奴磨玉砚, 邀宾海月射金杯。” ▶ 《宋史‧世家传三‧钱俶》: “ 俶 即以旧所书绢图上之, 诏书褒美, 因赐玉砚金匣。”
- 玉碗 1. 玉制的食具, 亦泛指精美的碗。 ▶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 “ 李少君 识 桓公 玉碗。” ▶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 “无当之玉碗, 不如全用之埏埴。” ▶ 元 虞集 《寄海南故将军》诗: “金盘丹荔生南国, 玉碗清冰出北州。” ▶ 清 方文 《戏题趵突泉壁》诗: “雪涛翻处真奇绝, 玉碗盛来自洒然。” ▶ 唐 李贺 《过华清宫》诗: “玉碗盛残露, 银灯点旧纱。” ▶ 明 何景明 《皇陵》诗: “玉碗留天地, 金堂照寂寥。” ▶ 清 周亮工 《青酒苦涩》诗: “廿年常共酒人游, 玉碗光承玉露柔。” 2. 泛指帝王的殉葬之物。 ▶ 《南史‧沈炯传》: “甲帐珠帘, 一朝零落; 茂陵 玉碗, 遂出人间。” ▶ 宋 陈师道 《古墨行》: “初闻 桥山 送弓剑, 宁知玉碗人间现。”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 太液 翻而石鲸惨淡, 茂陵 废而玉碗浮沉。” ▶ 宋 曾慥 《类说‧语林‧玉碗金杯》: “ 李卫公 宅在 安邑 桑道茂 , 谓之玉碗; 牟相 宅在 新昌 北街, 谓之金杯。” 3. 喻圆月。 ▶ 唐 韩愈 《昼月》诗: “玉碗不磨著泥土, 青天孔出白石补。” 4. 玉制的碗, 亦泛指精美的碗。 ▶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 “ 李少君 识 桓公 玉碗。” ▶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 “无当之玉碗, 不如全用之埏埴。” ▶ 元 虞集 《寄海南故将军》诗: “金盘丹荔生南国, 玉碗清冰出北州。” ▶ 清 方文 《戏题趵突泉壁》诗: “雪涛翻处真奇绝, 玉碗盛来自洒然。” ▶ 唐 李贺 《过华清宫》诗: “玉碗盛残露, 银灯点旧纱。” ▶ 明 何景明 《皇陵》诗: “玉碗留天地, 金堂照寂寥。” ▶ 清 周亮工 《青酒苦涩》诗: “廿年常共酒人游, 玉碗光承玉露柔。” 5. 堪舆家谓福地。 ▶ 《南史‧沈炯传》: “甲帐珠帘, 一朝零落; 茂陵 玉碗, 遂出人间。” ▶ 宋 陈师道 《古墨行》: “初闻 桥山 送弓剑, 宁知玉碗人间现。”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 太液 翻而石鲸惨淡, 茂陵 废而玉碗浮沉。” ▶ 宋 曾慥 《类说‧语林‧玉碗金杯》: “ 李卫公 宅在 安邑 桑道茂 , 谓之玉碗; 牟相 宅在 新昌 北街, 谓之金杯。”
- 玉砖 亦作“玉塼”。 炊饼名。 ▶ 宋 陈达叟 《本心斋蔬食谱》: “玉砖, 炊饼。 方切, 椒盐糁之。 赞曰: 截彼圆璧, 琢成方砖, 有馨斯椒, 薄洒以盐。” ▶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食品‧馒头》: “玉塼, 炊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