猢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hú ㄏㄨˊ
1)〔~狲〕猕猴的一种,产在中国北部的山林中,能耐寒。亦泛指猴,如“树倒~~散”。
- 猢狲 húsūn[monkey] 猴子的别称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西游记》
- 猡猡 旧时对 彝族 的称呼。 ▶ 清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贵交趾》: “ 爨蛮 之名, 相沿最久, 其初种类甚多。 有号 卢鹿蛮 者, 今讹为 猡猡 。”
- 猢狲入布袋 hú sūn rù bù dài 【解释】猴子进了口袋。比喻行动失去约束。【出处】《景德传灯录》:“僧曰:‘恁么即学人归堂去也。’师曰:‘猢狲入布袋。’”【拼音码】hsrd
- 猡猓 猡猡。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是冬, 可望 率 白文选 以 猡猓 兵五万, 列象阵攻 辰州 。”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二: “﹝ 吴三桂 ﹞及一旦发难, 则 云 贵 两省之兵皆其兵, 兼煽土司 猡猓 兵数万, 故能以十四万踞 湖南 。”参见“ 猡猡 ”。
- 猢狲大王 见“ 猢狲王 ”。
- 猡 (玀)luó ㄌㄨㄛˊ1)〔猪~〕方言,猪。猪猡
- 猢狲王 旧称乡塾教师或小学校教师。 学童顽皮如猢狲, 因喻其师为“猢狲王”, 含嘲笑意。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嘲学究》: “近世嘲学究云: ‘我若有道路, 不做猢狲王。 ’本 秦桧 之诗也, 秦 盖微时为童子师, 仰束修自给, 故有‘若得水田三百亩, 这番不做猢狲王’。”亦作“ 猢狲大王 ”。 ▶ 《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虽然也没有甚么大进项, 比起没有发达的时候, 在人家坐冷板凳, 做猢狲大王, 已经天悬地隔了。”
- 猠 ce o n ㄘㄜ ㄛ ㄋ1)义未详。
- 猣 zōng ㄗㄨㄥˉ1)犬生三子。
- 猟 liè ㄌㄧㄝˋ1)同“猎”(日本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