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朋怪侣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行为狂放不循常轨的朋友。
- 狂 kuáng ㄎㄨㄤˊ1)本称狗发疯,后亦指人精神失常:~犬。疯~。癫~...
- 朋 péng ㄆㄥˊ1)彼此友好的人:~友。~辈。~侪。~俦。宾~。至爱亲...
- 怪 guài ㄍㄨㄞˋ1)奇异,不平常:~诞(离奇古怪)。~事。~物。~讶...
- 侣 lǚ ㄌㄩˇ1)伴:~伴。伴~。爱~。情~。旧~。2)结为伴侣:“~鱼...
- 狂朋怪友 狂朋怪友拼音:kuáng péng guài yǒu 注音:ㄎㄨㄤˊ ㄆㄥˊ ㄍㄨㄞˋ ㄧㄡˇ 成语解释狂朋怪友【拼音】:kuáng péng guài yǒu【解释】:行为狂放不循常轨的朋友。同“狂朋怪侣”。【出处】: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见你每朝逐日,伴着那火狂朋怪友,饮酒作乐。”
- 狂暴 kuángbào猛烈而凶暴:性情~ㄧ~的北风。
- 狂朋恠友 见“狂朋怪侣”。
- 狂暗 1. 狂妄而不明事理。 ▶ 宋 苏辙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天庆观》: “孤坟吊遗直, 狂暗闵 元规 。” 2. 指狂妄而不明事理的人。 用为自谦之词。 ▶ 《后汉书‧刘陶传》: “臣东野狂暗, 不达大义, 缘广及之时, 对过所问, 知必以身脂鼎镬, 为天下笑。”
- 狂望 非份之想。 ▶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八: “ 齐丘 少梦乘龙上天, 至垂老犹存狂望。 当国家发难, 尚欲因衅以窥觊。”
- 狂易 1. 精神失常。 ▶ 《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冯昭仪》: “ 由 素有狂易病。” ▶ 颜师古 注: “狂易者, 狂而变易常性也。” ▶ 《新唐书‧裴遵庆传》: “尝有族子病狂易, 告以谋反, 帝识其谬, 置不问。” ▶ 清 袁枚 《新齐谐‧鬼弄人》: “ 沈 大喜, 持锄掘丈馀, 卒无有, 竟一怒而得狂易之疾。” ▶ 邹韬奋 《呆气》: “彼科学家思创造一物, 发明一理, 当其在未创造未发明之前, 人莫不讥为梦想, 甚乃狂易。” 2. 疏狂轻率。 ▶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人君行己, 体貌不恭, 怠慢骄蹇, 则不能敬万事, 失在狂易, 故其咎狂也。” ▶ 宋 叶适 《崇国赵公行状》: “布衣上书狂易抵罪, 公言: ‘太上皇帝不罪言者。 ’” 3. 荒诞。 ▶ 金 王若虚 《文辨一》: “尝读 庾氏 诸赋, 类不足观, 而《愁赋》尤狂易可怪。” ▶ 清 钱谦益 《效欧阳詹玩月诗》: “老夫听罢心恻恻, 低头自问笑狂易。”
- 狂梦 荒诞之梦。 ▶ 前蜀 顾敻 《浣溪沙》词: “槛前无力绿杨斜, 小屏狂梦极天涯。”
- 狂昏 愚昧昏庸。 ▶ 《新唐书‧宦者传下‧田令孜》: “始, 帝为王时, 与 令孜 同卧起, 至是以其知书能处事, 又帝资狂昏, 故政事一委之, 呼为‘父’。”
- 狂欢 kuánghuān纵情欢乐:~之夜。
- 狂斐 1. 《论语‧公冶长》: “子在 陈 , 曰: ‘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 斐然成章, 不知所以裁之。 ’” 朱熹 集注: “狂简, 志大而略于事也。 斐, 文貌。 成章, 言其文理成就, 有可观者。”后以“狂斐”谓立意高远, 文采斐然。 ▶ 宋 梅尧臣 《途中寄上尚书晏相公二十韵》: “下言狂斐颇及古, 陶 韦 比格吾不私。”参见“ 狂简 ”。 2. 指狂妄无知者率而操觚或肆言无忌。 ▶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尔何辈, 辄敢窃圣经之名, 冠于编首, 今日聊赠一剑, 以为后世狂斐之戒!”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 “狂斐之徒, 仅能动笔, 类敢谤伤。” 3. 用为自谦之词。 ▶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 “狂斐之人, 诛赦惟命。” ▶ 宋 欧阳修 《进拟御试应天以实不以文赋》: “臣生逢纳谏之圣明, 不间直言之狂斐, 惟冀愚衷之可采。” ▶ 元 白朴 《满庭芳》词序: “仆不揆狂斐, 合三字奇句, 试为一首, 必有能辨之者。” 4. 犹放浪。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又新》: “后过 淮南 , 李绅 筵上得一歌姬, 与之偕老, 其狂斐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