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骥共牢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同“牛骥同皁”。
- 牛骥 牛和千里马。 喻指愚人与贤者。 ▶ 唐 ...
- 共牢 古婚礼时, 夫妇共食一牲。 牢, 祭祀用的牺牲。 &nbs...
- 共牢 古婚礼时, 夫妇共食一牲。 牢, 祭祀用的牺牲。 ▶ 《礼记‧昏义》: “婿揖妇以入, 共牢而食, 合卺而酳, 所以合体, 同尊卑, 以亲之也。” ▶ 孔颖达 疏: “共牢而食者, 在夫之寝, 婿东面, 妇西面, 共一牲牢而同食, 不异牲。” ▶ 《天雨花》第二九回: “ 左公 道: ‘他每日自具美食, 不与他人则可, 在贤婿乃是夫妻, 自必共牢而食。 ’”
- 牛骥 牛和千里马。 喻指愚人与贤者。 ▶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启》: “信鹤鸡之果异, 谅牛骥之终悬。” ▶ 《冷眼观》第三十回: “莫非方今圣明在上, 洞烛时艰, 不忍牛骥以并驾而俱疲, 工尺因混吹而莫辨, 所以才令暂游湖上, 留以待时?”参见“ 牛骥同皂 ”。
- 牛骥同槽 见“牛骥同皁”。
- 牛骥同皂 niú jì tóng zào 【解释】皂:牲口槽。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出处】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使不羁之士与牛同皂,此鲍焦所以愤于世而不留富贵之乐也。”【示例】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宋·文天祥《正气歌》)【拼音码】njtz【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贤愚不分
- 牛骥同皁 亦作“牛骥同槽”。谓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
- 牛骍 赤色牛。 古代用为祭祀的牺牲。 语本《论语‧雍也》: “犁牛之子, 騂且角, 虽欲勿用, 山川其舍诸?” 何晏 集解: “騂, 赤也。” ▶ 汉 焦赣 《易林‧恒之师》: “牛騂亡子, 鸣于大野。”
- 牛马风尘 牛马风尘 基本解释:牛马被置于风尘里。比喻人正处于不得志的时候。也形容人奔走于道途,非常劳累。
- 牛高马大 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 牛马风 谓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语本《左传‧僖公四年》: “君处北海, 寡人处南海, 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 宋 杨万里 《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之八: “一生海内金石友, 万事人间牛马风。”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硬拷》: “你 岭 南, 吾 蜀 中, 牛马风遥。”
- 牛马走 1. 旧时自谦之辞。 ▶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太史公牛马走, 司马迁 再拜言。” ▶ 李善 注: “走, 犹仆也……自谦之辞也。” ▶ 宋 梅尧臣 《八日就湖上会饮呈晏相公》诗: “红颊谁使歌, 公怜牛马走。” ▶ 宋 蔡襄 《和答孙推官久病新起见过》: “去年大暑过 京口 , 唯子见过牛马走。”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下走》: “ 应劭 曰: ‘下走, 仆也。 ’…… 司马迁 与 任安 书称‘太史公牛马走’, 牛马走即下走也, 上称官名, 下则自谦之词。 或解为太史公之牛马走, 则迂而凿矣。” 2. 谓像牛马般奔波劳碌。 ▶ 唐 李宣远 《近无西耗》诗: “自怜牛马走, 未识犬羊心。” ▶ 《明史‧文苑传三‧何良俊》: “ 良俊 居久之, 慨然叹曰: ‘吾有 清森阁 在海上, 藏书四万卷, 名画百签, 古法帖彝鼎数十种, 弃此不居, 而仆仆牛马走乎?’遂移疾归。” ▶ 景耀月 《读史感言》诗: “所学一以失, 终身牛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