涣若冰消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又作:涣然冰释。
- 涣 huàn ㄏㄨㄢˋ1)散开:~散。~然冰释(像冰遇到热,一下子消融;喻...
- 若 ruò ㄖㄨㄛˋ1)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2)...
- 冰消 亦作“冰销”。 1. 冰冻消融...
- 涣若冰释 又作:涣然冰释。
- 冰消 亦作“冰销”。 1. 冰冻消融。 ▶ 唐 董思恭 《守岁》诗之二: “冰销出镜水, 梅散入风香。” ▶ 唐 元稹 《寄乐天》诗: “冰销田地芦锥短, 春入枝条柳眼低。” ▶ 宋 王安石 《作翰林时》诗: “习习春风拂柳条, 御沟春水已冰消。” 2. 比喻事物消释涣解。 ▶ 宋 范仲淹 《铸剑戟为农器赋》: “镆耶之锋, 冰销于倏忽;辕门之器, 金铄于斯须。”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高忠宪》: “忽推窗, 见桃花烂然, 遂有悟, 并气节之想亦冰消矣。” ▶ 郭沫若 《论儒家的发生》: “‘ 武王 靡不胜’以下又是另外的一节。 这样圈点不仅诗调畅达, 而韵脚也合, 一切的问题都冰消了。”
- 冷若冰霜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解释】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示例】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清·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拼音码】lrbs【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的态度【英文】be cold in manner
- 凛若冰霜 lǐn ruò bīng shuāng 【解释】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拼音码】lrbs【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态度严肃,不易接近
- 冰消云散 同“冰消雾散”。
- 冰消冻解 同“冰消瓦解”。
- 冰消瓦解 bīng xiāo wǎ jiě 【解释】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出处】晋·成公绥《云赋》:“于是玄气仰散,归云四聚;冰消瓦解,奕奕翩翩。”【示例】通过谈心,两的人之间的误会已经~。【拼音码】bxwj【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用于误会、矛盾迅速消除【英文】dissolve like ice and break like tiles
- 冰消雪释 同“冰消雾散”。
- 冰消雾散 亦作“冰销雾散”。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 瓦解冰消 wǎ jiě bīng xiāo 【解释】比喻完全消逝或彻底崩溃。【出处】晋·成公绥《云赋》:“于是玄气仰散,归云四聚;冰消瓦解,奕奕翩翩。”【拼音码】wjbx【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失败、崩溃或消失【英文】dissolve
-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yàn ruò táo lǐ,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解释】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拼音码】yrts【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女子容貌艳丽
- 涣落 涣散败落。 ▶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二节: “人人知有身而不知有群, 则其群忽涣落摧坏, 而终被灭于他群。”
- 涣然冰释 huàn rán bīng shì 【解释】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出处】《老子》:“涣兮若冰之将释。”【示例】误解和偏见并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拼音码】hrbs【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比喻相互间的嫌隙等消除
- 涣衍 1. 声音缓慢。 ▶ 《文选‧潘岳<笙赋>》: “徘徊布濩, 涣衍葺袭。” ▶ 刘良 注: “涣衍葺袭, 声慢缓也。” 2. 蔓延, 扩散。 ▶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下》: “语妙书工, 旁开藻饰, 镌崖锓木, 涣衍寰区。”
- 涣然冰消 涣然冰消 基本解释:象冰冻遇热似的一下子消融。多比喻疑团、困难等很快消除。同“涣如冰释”。
- 涣解 犹冰释。
- 涣然 huànrán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冰释。
- 涣诏 谓帝王的恩诏。 ▶ 宋 李纲 《起居道君太上皇帝表》: “恭惟 道君皇帝 睿智如神, 高明合道, 下涣诏以恤民隐, 德已洽于民心。”
- 涣烂 犹灿烂。 ▶ 《后汉书‧延笃传》: “洋洋乎其盈耳也, 涣烂兮其溢目也, 纷纷欣欣乎其独乐也。” ▶ 李贤 注: “焕烂, 文章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