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yǒng ㄩㄥˇ
1)水由下向上冒出来:~泉。~流。汹~。泪如泉~。
2)像水涌出:~现。~动。风起云~。天边~出一轮明月。
·参考词汇:
emerge gush stream surge
chōng ㄔㄨㄥˉ
1)方言,河汊。
·参考词汇:
emerge gush stream surge
chōng
(1)
[方]∶河汊 [branch of a river]
天黑了,风越来越紧,徐炳华把船驶进就近的小河涌里。――陈残云《香飘四季》
(2)
多用于地名
另见yōng
- 涌出 亦作“涌出”。 涌冒而出。 ▶ 《汉书‧元帝纪》: “山崩地裂, 水泉涌出。” ▶ 《山海经‧东山经》“﹝ 跂踵之山 ﹞有水焉, 广员四十里皆涌” 晋 郭璞 注: “今 河东 闻喜县 有 瀵水 , 源在地底, 濆沸涌出, 其深无限, 即此类也。” ▶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许多地方阴沟中涌出水来。”
- 涋 tū ㄊㄨˉ1)滑涋。
- 涌挤 亦作“涌挤”。 拥挤。 ▶ 《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 “送在大门首又拦了递酒, 看放烟火, 两边街上看的人, 鳞次蜂脾一般, 平安儿 同众排军, 执棍拦挡再三, 还涌挤上来。”
- 涊颜 汗颜, 羞愧。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崇祀名贤》: “近来家处素封或身通仕籍, 便务虚名, 欲跻其先于乡贤之列……而孰知端居几座与先哲同其祼献者, 不亦涊颜而思却避乎?”
- 涌沸 亦作“涌沸”。 1. 翻腾。 ▶ 三国 魏 曹丕 《沧海赋》: “铿訇隐潾, 涌沸凌迈。”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 “山上丰水泉, 所谓清泉涌沸, 润气上流者也。” ▶ 《旧唐书‧儒学传上‧罗道琮》: “言讫, 路侧水中, 忽然涌沸。” 2. 喷涌出沸腾的水。 ▶ 《晋书‧姚兴载记下》: “ 华山郡 地涌沸, 广袤百馀步, 烧生物皆熟, 历五月乃止。”
- 涊淟 污浊。 ▶ 明 何景明 《告咎文》: “郁气涊淟, 迅飙渢兮。”参见“ 淟涊 ”。
- 涌泄 亦作“涌泄”。 1. 呕吐排泄。 ▶ 《素问‧至真要大论》: “辛甘发散为阳, 酸苦涌泄为阴。” ▶ 王冰 注: “涌, 吐也;泄, 利也。” ▶ 宋 秦观 《治势下》: “天下之势犹一人之身, 缓而救之以猛, 犹关鬲不通而涌泄之也;其急而解之以宽, 犹虚中暴下而补养之也。” ▶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 “入口如荼, 下咽如戟;燥刚以发舒, 酸苦以涌泄。” 2. 喷涌外泄。 ▶ 明 唐顺之 《赠蔡年兄道卿序》: “后生耳目好奇而不择方。 其力蓄而气锐, 力蓄则必有所涌泄, 非泛滥不足以肆。”
- 涊 niǎn ㄋㄧㄢˇ1)出汗的样子:“~然汗出,霍然病已”。
- 涌泉 亦作“涌泉”。 1. 水向上喷出的泉。 ▶ 《公羊传‧昭公五年》: “濆泉者何?直泉也。 直泉者何?涌泉也。” ▶ 《庄子‧盗跖》: “且 跖 之为人也, 心如涌泉, 意如飘风。”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其西则有涌泉清池, 激水推移。” ▶ 《东观汉记‧朱勃传》: “ 援 计如涌泉, 埶如转规;救倒悬之急, 存几亡之城。” ▶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 “文若春华, 思若涌泉, 发言可咏, 下笔成篇。” ▶ 宋 韩拙 《山水纯全集‧论山》: “湍而漱石者谓之涌泉, 山石间有水滭泼而仰沸者谓之喷泉。” 2. 中医针灸穴位名。 ▶ 《素问‧阴阳离合论》: “少阴根起于涌泉。” ▶ 张隐庵 集注: “涌泉, 穴名, 在足心下, 蜷指宛宛中。” ▶ 宋 苏辙 《送杨腾山人》诗: “夜归空床卧, 两手摩涌泉。” ▶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禀赋不同》: “又有百病从脚起之说, 盖涌泉穴与心相通, 风最易入, 故养生家皆慎之。”
- 涉难 经历危难。 ▶ 《管子‧兵法》: “一气专定, 则傍通而不疑;厉士利械, 则涉难而不匮。” ▶ 《吕氏春秋‧士容》: “临患涉难, 而处义不越。” ▶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 “雄悍之人, 气奋勇决, 故可以涉难, 难与居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