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济促促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犹言济济漆漆。 济, 通“ 齐 ”。
▶ 元 张元祖 《言行龟鉴》卷四: “方飨则敬, 已祭必哀, 济济促促, 如祖考之临也。”
- 济济 jǐjǐ形容人多:人才~ㄧ~一堂。
- 促促 1. 犹短短的。 指时间。 &...
- 促促 1. 犹短短的。 指时间。 ▶ 三国 魏 曹操 《苍舒诔》: “促促百年, 亹亹行暮。” 2. 犹短短的。 指空间。 ▶ 唐 张籍 《山头鹿》诗: “山头鹿, 双角芟芟, 尾促促。” 3. 匆匆。 ▶ 晋 陆机 《豫章行》: “促促薄暮景, 亹亹鲜克禁。” ▶ 唐 刘禹锡 《途中早发》诗: “中庭望启明, 促促事晨征。” ▶ 宋 苏轼 《仙都山鹿》诗: “日月何促促, 尘世苦局束。” ▶ 冯至 《北游》诗: “匆匆地来, 促促地去, 匆促的人生!” 4. 拘谨小心貌。 ▶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 “诸曹白事, 不敢平面视。 共食公堂, 抑首促促就哺歠。” 5. 劳苦不安貌。 ▶ 唐 李益 《促促曲》: “促促何促促, 黄河 九回曲。 嫁与棹船郎, 空床将影宿。” ▶ 唐 王建 《促促词》: “促促复刺刺, 水中无鱼山无石。 少年虽嫁不将归, 白头犹著父母衣。” ▶ 《全唐诗》卷二九八作《促剌词》, 首句作“促剌复促剌”。 剌, “刺”的误字。 ▶ 清 方苞 《顾友训墓志铭》: “相视饮泣, 意绪促促。” 6. 象声词。 虫鸣声。 ▶ 唐 王建 《当窗织》诗: “草虫促促机下啼, 两日催成一匹半。” ▶ 唐 李咸用 《山中夜坐寄故里友生》诗: “虫声促促催乡梦, 桂影高高挂旅情。” ▶ 明 高启 《秋怀》诗之二: “促促草下虫, 催我索故衣。” 7. 象声词。 机杼声。 ▶ 宋 梅尧臣 《促织》诗: “札札草间鸣, 促促机上声。” 8. 象声词。 沙上急走声。 ▶ 唐 李贺 《黄家洞》诗: “雀步蹙沙声促促, 四尺角弓青石镞。”
- 悄促促 静悄悄。 ▶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摺: “老娘也, 那收生时我将你悄促促的唤到卧房, 你将我慢腾腾的扶上褥草。” ▶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摺: “虽然是背巷里悄促促没个行人, 只怕雪地里冷冰冰冻坏了你。” ▶ 元 王晔 《新水令‧闺情》套曲: “情默默冷落坐黄昏, 悄促促翠掩合欢帐。”
- 鬼促促 犹言鬼鬼祟祟。 ▶ 元 王晔 《桃花女》第四摺: “伯伯, 你这般鬼促促的, 在这里自言自语, 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树么?”
- 慌慌促促 犹慌慌张张。 ▶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四摺: “[ 杨彪 云]司徒!这等慌慌促促而来, 却是为何?”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 “你看, 他们种的稻垄子多直多齐呵!--这是慌慌促促种的吗?”亦作“ 慌慌急急 ”。 ▶ 《水浒传》第二一回: “ 宋江 慌慌急急, 奔回 阎婆 家里来。” ▶ 马烽 《我的第一个上级》: “正在这时, 小秦 慌慌急急跑来了, 一进门就大声说: ‘ 三岔河 也发洪了!’”
- 济济然 众多貌。 ▶ 汉 桓宽 《盐铁论‧救匮》: “ 高皇帝 之时, 萧 曹 为公, 滕 灌 之属为卿, 济济然斯则贤矣。” ▶ 清 钱谦益 《母徐氏仍前封》: “凡今公卿大夫, 至于元士, 济济然抱忠履信立吾朝, 皆圣善之教, 燕翼之方所致也。”
- 人才济济 rén cái jǐ jǐ 【解释】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出处】《书·大禹漠》:“济济有众,咸听朕命。”【示例】闺臣见~,十分欢悦。(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二回)【拼音码】rcjj【灯谜面】木脑壳进灶孔【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英文】large gathering of men of talents
- 彬彬济济 人才盛多貌。
- 济济一堂 jǐ jǐ yī táng 【解释】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出处】《书·大禹谟》:“济济有众。”【示例】摄影中~的满是儿童。(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拼音码】jjyt【灯谜面】过年吃团圆饭资助泉城母孤单【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 济济哄哄 人多拥挤而嘈杂貌。 ▶ 《西游记》第九三回: “十字街头, 那些客商人等, 济济哄哄, 都来奔抢绣球。”
- 济济彬彬 见“ 济济斌斌 ”。
- 济济排排 众盛貌。 ▶ 明 汤显祖 《邯郸记‧死窜》: “老爷, 老夫人, 人马枪刀, 济济排排, 将近府门来也。”
- 济济洋洋 盛美貌。 ▶ 《旧唐书‧儒学传序》: “鼓箧而升讲筵者, 八千馀人, 济济洋洋焉, 儒学之盛, 古昔未之有也。”
- 济济漆漆 庄敬貌。 济, 通“ 齐 ”。 ▶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六》: “‘事亲如事天, 事天如事亲’, ‘济济漆漆’, ‘如执玉, 如奉盈’, 不必言敬言诚言仁, 而诚敬仁有不在其中者乎?”
- 济济翼翼 盛貌。 ▶ 王闓运 《与曾侍郎言兵事书》: “搢绅之士, 济济翼翼, 各威其乡, 陵富挟贵。”
- 济济荡荡 盛大貌。 ▶ 《水浒传》第三十回: “又走不数里多路, 只见前面来到一处济济荡荡鱼浦, 四面都是野港阔河。”
- 济济跄跄 庄敬貌;敬慎貌。 ▶ 《诗‧小雅‧楚茨》: “济济跄跄, 洁尔牛羊。” ▶ 毛 传: “济济跄跄, 言有容也。” ▶ 郑玄 笺: “言威仪敬慎也。” ▶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四摺: “我这里凝眸望, 元来是文官武职, 一戋地济济跄跄。” ▶ 《痛史》第一回: “但是庭燎光中, 御炉香里, 百官济济跄跄, 好像是 汉 官威仪。” ▶ 鲁迅 《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不到两星期, 各部都派来了, 从两个至四个, 其中很多的是新从外洋回来的留学生, 还穿着崭新的洋服。 于是济济跄跄, 又在灰土和废纸之间钻来钻去。”
- 济济锵锵 济济跄跄。 ▶ 汉 刘向 《说苑‧建本》: “有昭辟雍, 有贤泮宫, 田里周行, 济济锵锵而相从。” ▶ 《平山冷燕》第一回: “一日, 天子驾临早朝, 文武百官济济锵锵, 尽来朝贺, 真个金阙晓钟, 玉阶仙仗, 十分隆盛。”
- 衣冠济济 又作:衣冠楚楚。
- 跄跄济济 形容步趋有节, 多而整齐貌。 ▶ 《诗‧大雅‧公刘》: “跄跄济济, 俾筵俾几。” ▶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大臣思宠之盛》: “是宜跄跄济济感恩图报之多其人, 理固然耳。”亦作“ 跄跄跻跻 ”。 ▶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只见跄跄跻跻, 一群儒生, 将着文卷, 多来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