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pài ㄆㄞˋ
1)水的支流:九~(指长江支流之多)。
2)一个系统的分支:~系。~别。~性。党~。
3)作风,风度:正~。气~。~势。~头。
4)分配,指定:~赴。~驻。~遣。委~。
5)指摘:~不是。
6)量词(a.用于派别,如“两~的意见争论不休”;b.用于景色、气象、语言等,前面用“一”字,如“一~胡言”、“好一~北国风光”)。
·参考词汇:
appoint clique dispatch faction group pie school send style
pā
另见pài
pài
〈名〉
(1)
(形声。本义:水的支流)
(2)
同本义 [branch]
派,别水也。――《说文》
百川派别。――左思《吴都赋》
九派乎浔阳。――郭璞《江赋》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
(3)
又如:九派(一般指长江的很多支流);派流(水的支流)
(4)
泛指江河的流水 [current]。如:派合(水流汇合)
(5)
人物、事物的系统、流别 [school;faction]。如:派演天潢(宗族的支派。天潢:皇族);党派;左派;新派;旧派;宗派;死硬派;保守派;宫廷派;派衍(宗教支派,繁衍)
(6)
气派;风度 [style;manner and air]。如:派势(派头,气派);派式(派头,模样);派阔(派头);文艺复兴派的油画;正派;官僚派
(7)
由牛奶、奶油、面粉和不同馅料做成的饼。多作为甜食在饭后吃 [pie]。如:苹果派;巧克力派
- 派不是 pàibù shi指摘别人的过失:自己不认错,还派别人的不是。
- 洽驩 亦作“洽欢”。 和睦欢悦。 ▶ 《史记‧孝文本纪》: “上从 代 来, 初即位, 施德惠天下, 填抚诸侯四夷皆洽驩。” ▶ 清 梅曾亮 《馆陶县张君墓表》: “君祷雨既应, 粜仓谷, 平价振口粮, 士民皆洽欢。”
- 派仗 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 ▶ 丁玲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 “我向来认为作家的本份是创作, 而不必参与无意义的论争, 更不要参加打派仗。” ▶ 刘绍棠 《蛾眉》二: “我们那个地方, 本是天府之国的聚宝盆, 接连打了八九年的派仗, 草盛苗稀荒了地。”
- 洽闻强记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 派充 派遣充当。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一节: “许多工人是由士兵派充的, 在局厂内部仍然沿用着军队中的管理制度。”
- 洽闻博见 洽闻博见 基本解释:见闻广博,知识丰富。
- 派克 派克 基本解释:(gregorypeck,1916-)美国电影演员。1944年从影。先后主演《爱德华大夫》、《罗马假日》、《百万英镑》等五十余部影片。1962年因主演《杀死一只知更鸟》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曾一度担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
- 洽闻 多闻博识。 ▶ 《史记‧儒林列传》: “其令礼官劝学, 讲议洽闻兴礼, 以为天下先。” ▶ 唐 杨炯 《从甥梁锜墓志铭》: “ 郑玄 殚见, 览万卷之八千; 班固 洽闻, 涉五经之四部。” ▶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一篇: “﹝ 洪迈 ﹞在朝敢于谠言, 又广见洽闻, 多所著述, 考订辨证, 并越常流。”
- 派克峰 [Pikes Peak]美国科罗拉多州东部的山峰。位于落基山脉的前岭,靠近科罗拉多斯普林斯。海拔4,301米,因从山顶便于眺望而远近闻名。1806年被探险家Z.派克发现。据说K.L.贝茨在这里观景后获得了写作《美丽的亚美利加》(1893)的灵感。
- 洽通 1. 普遍。 ▶ 《晋书‧王导传》: “庠序设, 五教明, 德化洽通。” 2. 通达;贯通。 ▶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 “昔 魏 世数议此事, 诸硕儒达学, 洽通殷理者, 咸谓宜复肉刑, 而意异者驳之, 皆不合也。” ▶ 唐 李德裕 《黠戛斯朝贡图传序》: “条贯周备, 文理洽通。”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一节: “《汉书》前半部多取《史记》, 后半部多本《后传》, 班固 用力处在于博采群书所长, 加以精确的考核, 首尾洽通, 创立断代的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