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博多闻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谓知识和见闻广博。
- 洽博 广博。 ▶ 《晋书‧文苑传‧左思》: “中书...
- 多 duō ㄉㄨㄛˉ1)数量大,与“少”、“寡”相对:人~。~年。~姿。~...
- 闻 (聞)wén ㄨㄣˊ1)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
- 洽博 广博。 ▶ 《晋书‧文苑传‧左思》: “中书著作郎 安平 张载 、中书郎 济南 刘逵 , 并以经学洽博, 才章美茂, 咸皆悦玩, 为之训诂。”
- 洽博德闻 谓知识和见闻广博。 ▶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下: “ 玄敬 当时最以洽博多闻称, 不知何所据而云然。”
- 博学多闻 bó xué duō wén 【解释】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示例】~,性气英迈,幅巾布裘,游于东西两浙间。(明·瞿佑《剪灯新话·修文舍人传》)【拼音码】bxdw【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博洽多闻 bó qià duō wén 【解释】博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拼音码】bqdw【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英文】extensive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 博物多闻 bó wù duō wén 【解释】博: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指见多识广【出处】南朝·宋·范晔《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夜》之篇,《五典》之策,无所不览。”【拼音码】bwdw【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英文】knowledgeable
- 多闻阙疑 duōwén-quèyí[to hear much and reject the doubtful points;be well-informed and suspend judgment on things in doubt] 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论语·为政》
- 直谅多闻 谓正直诚信,博学广识。语出《论语·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刑昺疏:“直谓正直,谅谓诚信,多闻谓博学。”
- 洽友 犹挚友。 ▶ 唐 骆宾王 《咏云酒》: “款交欣散玉, 洽友悦沈钱。”
- 洽化 谓普及教化。 ▶ 《南齐书‧东南夷传》: “量广始登, 远 夷 洽化。 ▶ 加罗王 荷知 款关海外, 奉贽东遐。” ▶ 五代 牛希济 《文章论》: “今朝廷思 尧 舜 洽化之文, 莫若退 屈 、 宋 、 徐 、 庾 之学。”
- 洽同 协和统一。 ▶ 《后汉书‧桓帝纪》: “普天率土, 遐迩洽同。”
- 洽办 qiàbàn[handle an assignment through negotiation] 通过协商办理
- 洽和 和睦。 ▶ 《史记‧太史公自序》: “五宗既王, 亲属洽和。” ▶ 唐 李德裕 《与纥扢斯可汗书》: “朕抚临万宇, 子育群生, 思致洽和, 用臻至理。” ▶ 宋 曾巩 《饮归亭记》: “古者海内洽和, 则先礼射, 而弓矢以立武, 亦不废于有司。”
- 洽作 合作。 ▶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三: “无社会与世界, 无交融洽作的, 集体而又完整的社会与世界, 更无所谓‘我’, 无所谓民族, 无所谓文化。”
- 洽商 qiàshāng接洽商谈:~有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