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根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qìgēn
由植物茎或叶的部分所生出的不定根,部分或全部露出地上,常带绿色,能吸大气中的水分和养分。玉蜀黍、榕树等有气根。
- 根 gēn ㄍㄣˉ1)高等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植。~茎。~瘤。~...
- 气格 1. 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 ▶ 唐 皎然 《诗式》卷一: “语与兴驱, 势逐情起, 作不由意, 气格自高。” ▶ 《旧唐书‧韩愈传》: “常以为自 魏 晋 已还, 为文者多拘偶对, 而经诰之指归, 迁 雄 之气格, 不复振起矣。” ▶ 《朱子语类》卷一三九: “人之文章也只是三十岁以前, 气格都定, 但有精与未精耳。” ▶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 “七言古诗, 唯 杜子美 不失初 唐 气格。” 2. 指人的气度和品格。 ▶ 宋 范仲淹 《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 “公少而倜傥, 负气格。” ▶ 宋 陆游 《答陆伯政上舍书》: “ 石守道 、 李泰伯 气格相上下。” ▶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 “看你气格清标, 体貌闲丽。”
- 气核 指山石。 语出 晋 杨泉 《物理论》: “石, 气之核也。 气之生石, 犹人筋络之生爪牙也。” ▶ 清 黄景仁 《女娲庙》诗: “扪虚填气核, 凿空逗天光。”
- 气楼 qìlóu房屋顶上突起来的部分,两侧有窗,用来通风或透光。
- 气枪 qìqiāng利用压缩空气发射铅弹的器械,多用来打鸟。
- 气概 qìgài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中国人民有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
- 气杀钟馗 据《锺馗捉鬼传》载: 锺馗 是 唐 朝秀才, 后考取状元。 皇帝嫌其貌丑, 打算另选。 于是 锺馗 气得暴跳如雷, 自刎而死。 故云“气杀锺馗”。 后比喻脸色难看、满面怒容的人。 ▶ 鲁迅 《彷徨‧离婚》: “他们就是专和我作对, 一个个都像个‘气杀锺馗’。”
- 气歇 憩息。 ▶ 《七国春秋平话》卷下: “﹝ 乐毅 ﹞曰: ‘你敢再出战么?’ 石丙 曰: ‘暂气歇。 ’” ▶ 《三国志平话》卷上: “﹝学究﹞见一石席, 坐, 气歇多时, 身困, 卧于石席上睡着。”
- 气机 1. 古代军事术语。 用兵的关键之一。 指将帅的气度、决断等。 ▶ 《吴子‧论将》: “凡兵有四机: 一曰气机, 二曰地机, 三曰事机, 四曰力机。 三军之众, 百万之师, 张设轻重, 在于一人, 是谓气机。” 2. 谓天地有规律运行的自然机能。 ▶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 “天地气机, 元无一息之停。” ▶ 明 王廷相 《慎言‧乾运》: “天乘夫气机, 故运而有常。” ▶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 “土若鼻, 水若涕;水于海升降, 犹涕于鼻出入, 非气机之推荡, 固不能升降而出入也。” ▶ 严复 《论世变之亟》: “天地气机, 一发不可复遏。” 3. 指植物的生机。 ▶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 “余初疑为数百年物, 而岂知气机发旺, 其妙如此。” ▶ 清 戴名世 《慧庆寺玉兰记》: “余叹花之开谢, 自有其时, 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 4. 指行文的气势。 ▶ 清 阮元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 “ 弘治 、 正德 以后, 气机始畅, 篇幅始长。”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 “只要记得那‘八股’的范围格局, 那文章魄力之厚薄, 气机之畅塞, 词藻之枯腴, 笔仗之灵钝, 古文时文, 总是一样的。” ▶ 清 马建忠 《玛赛复友人书》: “使演绎其旨, 或从而驳辨之, 以词意清顺气机畅达为主。” 5. 中医学名词。 指人体内气的正常运行, 包括经络、脏腑的功能活动。 如气机发生异常, 一般有气机不宣、气机阻滞等病理变化。
- 气死风 即风灯。 因有护罩, 风吹不熄而得名。 ▶ 茅盾 《子夜》十六: “他把一对橘子大小的气死风甏灯摆好, 想要竖立东辕门西辕门的时候, 蓦地跑进两个客来。”
- 气望 声望。 ▶ 《北史‧刘芳传》: “我言 彭城 楚子 , 应有气侠, 唯将 崔季舒 诗示人, 殊乖气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