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mínshì sùsòng
关于民事案件的诉讼。
- 民事 mínshì有关民法的:~权利|~诉讼。参看〖民法〗。
- 诉讼 sùsòng检察机关、法院以及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刑事案件中的自诉人解...
- 刑事诉讼 xíngshì sùsòng关于刑事案件的诉讼。
- 刑事诉讼法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程序的法律。 ▶ 《中国法制报》1984.11.26: “根据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 大多数的刑事案件属于公诉案件。”
- 诉讼 sùsòng检察机关、法院以及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刑事案件中的自诉人解决案件时所进行的活动。俗称打官司。
- 诉讼法 sùsòngfǎ关于诉讼程序的法规,有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 诉讼费 为进行诉讼而支出的费用。 徐特立《给小学教师的一封信》: “一切诉讼由农民协会解决, 不需一文钱的诉讼费。” ▶ 萧乾 《银风筝下的伦敦》: “这人醒后被罚两镑, 另付诉讼费五十先令。”
- 民事权利 mínshì quánlì民法上所规定的权利。
- 民事法庭 mínshì fǎtíng负责审理民事案件的法庭。简称民庭。
-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基本解释:规定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中国于1991年制订民事诉讼法,内容包括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管辖,审判组织,回避,诉讼参加人,证据,期间、送达,调解,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强制措施,诉讼费用,审判程序,执行程序,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等。
- 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 基本解释:简称“行为能力”。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三种情况:有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法人的行为能力由法人的机关或代表行使。
- 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 基本解释:因违反合同或不履行其他义务,或因侵权行为而在民事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在我国,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这些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 民事纠纷 民事纠纷 基本解释:有关民事权利义务的争执。主要涉及财产权益纠纷、人身非财产权益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有发生在公民之间的,也有发生在法人之间或公民与法人之间的。
- 民产 百姓的田产。 ▶ 《宋史‧王次翁传》: “ 次翁 檄取属邑丁籍, 视民产高下以为所输多寡之数, 约期受输, 不扰而集。” ▶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条编始末》: “初, 洪武 十八年, 恩诏 应天 五府州为兴王之地, 民产免租, 官产减租之半。”
- 民事活动 民事活动 基本解释:公民或者法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如买卖、运输、借贷、租赁等。进行民事活动时,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守法的原则。
- 民亩 农田。 ▶ 唐 韩愈 《送牛湛序》: “登第于有司者, 去民亩而就吏禄, 由是进而累为卿相者, 常常有之。”
- 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 基本解释:简称“法律行为”。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或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