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燮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亦作“毗燮”。
辅佐燮理。
▶ 《宋书‧柳元景传》: “幽明道尽, 则首赞孝图, 盛运开历, 则毗燮皇化。”
- 毗 pí ㄆㄧˊ1)接连:~连。~邻。2)辅助:~佐。~益。~翼(辅助)。...
- 燮 xiè ㄒㄧㄝˋ1)谐和,调和:~理。调(tiáo)~。
- 毗狸 亦作“毗离”。 亦作“毗狸”。 契丹 语译音。 即黄鼠。 形似大家鼠, 体棕黄色, 眼大, 较突出。 群栖于乾燥的草原地区, 遍布我国 东北 、 内蒙古 、 华北 和 西北 。 其毛皮可利用。 ▶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事志》: “ 契丹国 产毗狸, 形类大鼠而足短, 极肥, 其国以为殊味。 穴地取之, 以供国主之膳, 自公、相下, 不可得而尝。”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北令邦》: “《续挥犀》载 刁约 使 契丹 , 戏为诗云‘……饯行三匹裂, 密赐十毗狸。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 “ 辽 重毗离, 亦曰‘毗令邦’, 即 宣化 黄鼠, 明 人尚重之, 今亦不重矣。”
- 毗湿奴教 [Vaishnavism]崇拜大神毗湿奴和他的各种化身——主要是罗摩和黑天——的宗教,与湿婆教、性力教共为现代印度教三大派,可能是最为深入人心、流传最广的一派。毗湿奴教强调对神守贞专奉。信徒的最终目的是摆脱生死轮回而与毗湿奴同在。毗湿奴教各哲学派别分别对个人灵魂与神的关系提出不同学说,包括一元论和二元论。
- 毗益 辅助;助益。 ▶ 《后汉书‧刘玄传》: “今以所重加非其人, 望其毗益万分, 兴化致理, 譬犹缘木求鱼, 升山采珠。” ▶ 《新唐书‧唐休璟传》: “其当国, 亦无它毗益云。” ▶ 明 陈子龙 《荐举人才疏》: “古者师保之宫, 置之左右, 必有以毗益圣德。”
- 毗湿奴 [Vishnu]印度教信奉的主神之一,据说他守护并保存世界,匡复诸法。毗湿奴主要通过他的诸化身特别是罗摩和黑天来显现。据说在需要的时候就会显身战魔,而且面貌有很多种,不过最常见的有10种。他有千名,被信徒在祭拜时反复称念。
- 毗离 见“ 毗狸 ”。
- 毗沙门天王 佛教语。 梵语的译音。 佛经所说四天王之一。 又名 多闻天王 。 俗称 托塔天王 。 佛教中为护法的天神。 我国 唐 宋 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 ▶ 唐 黄滔 《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 “于是, 于 开元寺 之 灵山 , 塑北方 毗沙门天王 。”亦省称“ 毗沙门 ”、“ 毗沙 ”。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 “坦率对万乘, 偈答无所避, 尔如 毗沙门 , 外形如脱履。” ▶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 “又 感应 天王殿 一间两厦, 其天王也, 变 毗沙 之身, 于 咸通 之年, 现神质为 龟城 之助。” ▶ 《太平广记》卷二一四引 宋 景焕 《野人闲话‧应天三绝》: “ 毗沙 大像何光辉, 手擎巨塔淩云飞。”参见“ 四天王 ”。
- 毗罗帽 见“ 毗卢帽 ”。
- 毗沙门 见“ 毗沙门天王 ”。
- 毗翼 辅助。 ▶ 《晋书‧文帝纪》: “惟公经德履哲, 明允广深……毗翼前人, 仍断大政, 克厌不端, 维安社稷。” ▶ 《晋书‧杨骏传》: “侍中车骑将军行太子太保领前将军 杨骏 , 经德履哲, 鉴识明远, 毗翼二官, 忠肃茂著。” ▶ 《宋书‧王弘传》: “公体道渊虚, 明识经远, 毗翼艰难, 勋猷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