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fán ㄈㄢˊ
1)笼子:~笼(关鸟兽的笼子,喻不自由的境地)。
2)篱笆:~篱(喻对事物的限制)。
3)纷杂的样子:“~然淆乱”。
4)姓
- 樊乱 杂乱, 纷纭。 ▶ 清 方苞 《成王立在襁褓之中辨》: “众言樊乱, 必折诸经。 ▶ 《金縢》之篇曰: ‘王与大夫尽弁。 ’则既冠明矣。”参见“ 樊然 ”。
- 樉 shǎng ㄕㄨㄤˇ1)古书上说的一种树。2)树木茂盛的样子。
- 樈 qíng ㄑㄧㄥˊ1)凿柄。
- 樊卢 唐 代作家 樊宗师 与 卢仝 的并称。 二人诗文多艰涩怪僻。 ▶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议》: “宁若 樊 卢 诸子, 喜为险怪, 以眩视惑听邪!”
- 樇 xiū ㄒㄧㄡˉ1)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 樆 lí ㄌㄧˊ1)山梨。chī ㄔˉ1)布木。
- 樊哙冠 古冠名。 殿门司马卫士所戴。 相传 鸿门 宴上, 项羽 欲杀 刘邦 , 汉 将 樊哙 闻事急, 乃裂裳裹盾为冠, 闯入 羽 营, 责 羽 背信, 刘邦 乘间脱走。 后人壮 哙 意, 摹其裹盾的冠状制冠, 因名“樊哙冠”。 参阅《后汉书‧舆服志》、《隋书‧礼仪志六》。
- 樅 cōng ㄘㄨㄥˉzōng ㄗㄨㄥˉ1)均见“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