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商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指从事盐、铁、酒等专卖品交易的商贾。
▶ 唐 卢纶 《送盐铁裴判官入蜀》诗: “榷商蛮客富, 税地芋田肥。”
▶ 明 陈子龙 《议财用》: “然是时未尝加地亩之税, 增榷商之资, 减百官之俸也。”
- 榷 què ㄑㄩㄝˋ1)渡水的横木。2)专卖:~货。~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
- 商 shāng ㄕㄤˉ1)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计划、讨论:~量。~讨。~议。...
- 榷场 宋 、 辽 、 金 、 元 时在边境所设的同邻国互市的市场。 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 除官营外, 商人需纳税、交牙钱, 领得证明文件方能交易。 ▶ 宋 苏轼 《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 “臣闻 河 北榷场, 禁出文书, 其法甚严, 徒以 契丹 故也。” ▶ 《金史‧食货志五》: “榷场, 与敌国互市之所也。”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 “而 宋 之南渡, 其利尤溥, 自和好后, 与 金国 博易, 三处榷场, 其岁入百馀万缗。”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 “ 宋 金 战争停止时, 双方都在 淮河 沿岸及西部边地设立贸易的市场, 称为‘榷场’。”
- 榷取 徵收。 ▶ 《新唐书‧循吏传‧何易于》: “盐铁官榷取茶利, 诏下, 所在毋敢隐。 ▶ 易于 视诏书曰: ‘ 益昌 人不征茶且不可活, 矧厚赋毒之乎?’”
- 榷场局 管理榷场事务的官署。 ▶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香药库使 高唐 、 张逊 建议, 请置榷场局, 大出官库香药、宝货, 稍增其价, 许商人入金帛买之, 岁可得钱三十万贯, 以济国用, 使外国物有所泄。”参见“ 榷场 ”。
- 榷厘 徵收厘金税。 ▶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利权四》: “自巨寇窃发以来, 军饷告匮, 始立榷厘之法。 古之人有行之者, 汉 之算缗, 唐 之除官钱, 宋 之头子钱, 其意皆相同也。”
- 榷官 掌管专卖的官吏。 ▶ 《金史‧食货志四》: “ 天会 三年, 始命榷官以周岁为满。”参见“ 榷酤 ”、“ 榷茶 ”。
- 榷卖 专卖。 ▶ 《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五年》: “王, 高祖 之子也, 当以宗庙社稷为忧, 柰何不抚战士而榷卖樵水, 专以货殖为心乎!” ▶ 《宋史‧食货志下六》: “议者谓榷卖有定率, 征税无彝准, 通商之后, 必亏岁计。”
- 榷巧 犹专精。 ▶ 《汉书‧叙传上》: “ 逢蒙 绝技于弧矢, 班输 榷巧于斧斤。” ▶ 颜师古 注: “榷, 专也。 一曰竞也。”
- 榷务 见“ 榷货务 ”。
- 榷征 徵收专卖品之税。 ▶ 《明实录‧万历二十九年七月》: “机户出资, 织工出力, 相依为命久矣……然榷网之设, 密如秋荼, 原奏参随, 本地光棍以榷徵为奇货。”
- 榷利 官府对某些物资实行专卖以增加财政收入。 ▶ 汉 扬雄 《法言‧寡见》: “ 弘羊 榷利而国用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