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和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róuhé
①温和而不强烈:声音~ㄧ光线~。
②柔软;软和:线条~ㄧ手感~。
- 柔 róu ㄖㄡˊ1)植物初生而嫩:~荑(初生嫩芽,喻女子白嫩的手)。2)...
- 和 hé ㄏㄜˊ1)相安,谐调:~美。~睦。~谐。~声。~合(a.和谐;b...
- 柔善 指性格温柔的善良之人。 ▶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 “人生初时, 善原是同的, 但刚的习于善, 则为刚善;习于恶, 则为刚恶。 柔的习于善, 则为柔善;习于恶, 则为柔恶: 便日相远了。”
- 柔同 和柔同化。 ▶ 《亢仓子‧臣道》: “鬼神开赞, 蛮夷柔同, 保合大和, 万物化育。”
- 柔嘉 1. 柔和美善。 ▶ 《诗‧大雅‧烝民》: “ 仲山甫 之德, 柔嘉维则。” ▶ 孔颖达 疏: “柔和而美善。” ▶ 唐 陆贽 《册淑妃王氏为皇后文》: “柔嘉自持, 喜愠莫见。” ▶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 “彼 孔光 、 胡广 、 公孙弘 , 何尝不柔嘉而令色仪乎?” 2. 指温和善良的人。 ▶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 “天降纯嘏, 笃生柔嘉。” 3. 指美味、美食。 ▶ 《国语‧周语中》: “无亦择其柔嘉, 选其馨香, 洁其酒醴, 品其百笾。” ▶ 韦昭 注: “柔, 脆;嘉, 美。” ▶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 “茹柔嘉之旨脆, 则忧敬授之失时。” ▶ 宋 黄庭坚 《明叔知县和示过家上冢二篇复次韵》之二: “柔嘉无牛羊, 保身以为供。”
- 柔合 柔顺弥合。 ▶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 唐 孔颖达 疏: “言善冶之家, 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 使之柔合, 以补冶破器, 皆令全好。”
- 柔声 柔和婉悦之声。 ▶ 《礼记‧内则》: “父母有过, 下气怡色, 柔声以谏。” ▶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 “如何今者, 又失夫了!懿德柔声, 永绝心耳。” ▶ 杨朔 《三千里江山》头: “听了老人的话, 阿志妈妮柔声说: ‘记得先前我问过你老人家, 你也说不知道花名。 ’”
- 柔厚 温柔敦厚。 ▶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 “足下性嗜古书, 尤耽 齐 、 梁 诸子, 而下笔顾清迥柔厚, 駸駸有 西汉 之意。”
- 柔声下气 又作:低声下气。形容恭顺谦卑的样子。
- 柔化 怀柔感化。 ▶ 明 无名氏 《重建永宁寺记》: “朝廷忧虑未善, 更命造寺, 使柔化之。”
- 柔复 安抚并免除徭役。 ▶ 唐 陆贽 《奉天遣使宣慰诸道诏》: “不念柔复, 遽命徂征, 徵发兵甲, 万里必至, 暴露营垒, 连年不息。”
- 柔功 怀柔之功。 ▶ 《隋书‧‧音乐志下》: “柔功畅, 阴德昭。 陈瘗典, 盛玄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