枘凿冰炭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
- 枘凿 ruìzáo(也有读ruìzuò的)〈书〉凿枘。
- 冰炭 bīngtàn比喻互相对立的两种事物:~不相容(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
- 冰炭 bīngtàn比喻互相对立的两种事物:~不相容(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并存)。
- 枘凿方圆 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
- 冰炭不同器 bīng tàn bù tóng qì 【解释】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出处】《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示例】岂不闻~,也似咱愚不并居。(《元曲选·渔樵记》一折)【拼音码】btbq【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两种对立的事物
- 冰炭不同炉 同“冰炭不同器”。
- 冰炭不投 bīng tàn bù tóu 【解释】比喻彼此合不来。【出处】《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示例】今日见面,原想得一知己,岂知谈了半天,竟有些~。(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五回)【拼音码】btbt【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彼此不相容
- 冰炭不相容 bīng tàn bù xiāng róng 【解释】冰:冰块;炭:炭火;容:接纳。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并存【出处】宋·陆游《寄题李季章侍郎石林堂》诗:“君不见,牛奇章与李卫公,一生冰炭不相容。”【示例】郭沫若《革命与文学》:“有一派人说:革命和文学是~的,这两个东西根本不能并立。”【拼音码】btbx【用法】复句式;作分句;形容对立的事物
-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bīng tàn bù yán, lěng rè zì míng 【解释】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出处】《晋书·王沈传》:“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者也,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拼音码】btbm
- 枘圆凿方 同“枘凿方圆”。
- 枘 ruì ㄖㄨㄟˋ1)榫头,用以插入另一部分的榫眼,使两部分连接起来:~凿(“方枘圆凿”的简语,喻格格不入)。量枘制凿 枘圆凿方 方枘圆凿 枘凿 方枘圜凿 圆凿方枘 圜凿方枘 凿枘 方凿圆枘 量凿正枘 枘凿方圆 枘凿冰炭
- 枘方 “枘凿方圆”的省语。 比喻不调协。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 “凡切韵之动, 势若转圜, 讹音之作, 甚于枘方;免乎枘方, 则无大过矣。”
- 林黛玉 《红楼梦》中人物。 她自小体弱多病, 聪慧机敏, 母亲死后, 寄居外祖母家, 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她憎恶周围的丑恶事物, 蔑视权势利禄, 性格孤高自许, 多愁善感, 忧郁猜疑。 她和 贾宝玉 思想一致, 彼此相爱, 但在封建压迫下无法结合, 在 贾宝玉 被骗与 薛宝钗 成婚的晚上, 焚去诗稿, 呕血而死。 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著名的典型形象。
- 枙 ě ㄜˇ1)〔科~〕古同“科厄”,木节。è ㄜˋ1)古同“轭”。2)驾,驭。
- 枙臬 不安定, 使人困厄。 ▶ 茅盾 《色盲》: “他( 林白霜 )曾经以为这是枙臬迷离的时局所造成, 但现在他又觉得不很对了。”
- 林黄 林锺律、黄钟律的并称。 ▶ 唐 陈子昂 《大周受命颂》: “方采钟龙, 象鸣凤, 协林黄之律。”参见“ 林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