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杪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树梢, 林外。
▶ 晋 陆机 《感时赋》: “猿长啸于林杪, 鸟高鸣于云端。”
▶ 唐 柳宗元 《与崔策登西山》诗: “连袂渡危桥, 萦回出林杪。”
▶ 清 方文 《秋雨柬齐介人》诗: “霁色动林杪, 期君过石桥。”
▶ 沙汀 《困兽记》五: “这是一个晴明的早晨。 昨天的阴云已经光了, 天色一碧, 太阳正从远处的林杪上面上升起来。”
- 林 lín ㄌㄧㄣˊ1)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森~。~海。...
- 杪 miǎo ㄇㄧㄠˇ1)树枝的细梢。2)指年月或四季的末尾:岁~。月~。...
- 林林 1. 众多貌。 ▶ 《辽史‧能吏传‧萧文》: “车驾将还宫, 承诏阅习仪卫, 虽执事林林, 指顾如一。” ▶ 《英烈传》第四六回: “远望东岸, 一派号旗林林的布立得整齐。” ▶ 清 黄遵宪 《纪事》诗: “橐橐安步靴, 林林耸肩枪。” 2. 指芸芸众生。 ▶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 “夫天有天皇, 地有地皇, 人有人皇。 天得清皇, 地得宁皇, 惟此林林, 众满太苍, 下方大乱, 予闵是痌。”参见“ 林林总总 ”。 3. 形容了无生气。 ▶ 《史记‧律书》: “林锺者, 言万物就死, 气林林然。”参见“ 林锺 ”。
- 林杞之下 杞木丛生之地。 指退隐之田野山林。 ▶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荣华犹赘疣也, 万物犹蜩翼也。 若然者, 岂肯诘屈其支体, 俯仰其容仪……推黄钺以适钐镰之持, 挠华旗以入林杞之下乎?”
- 林林央央 山神名。 ▶ 《艺文类聚》卷七引《地镜图》: “未到山百步, 呼曰林林央央, 此山王名, 知之却百邪。” ▶ 清 黄景仁 《黄山问道图为范怀山作》诗: “山之神兮, 林林而央央, 是守天地之户, 阴阳所藏。”
- 林权 山林所有权。 ▶ 《人民日报》1964.12.15: “主要问题是正确确定集体经济中的林权问题。”
- 林林总总 lín lín zǒng zǒng 【解释】形容众多。【出处】唐·柳宗元《贞符》:“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示例】在~的这类故事中,也有一个是说鲁班学习海龙王宫殿的建筑艺术。(秦牧《鲁班的妙手》)【拼音码】llzz【用法】单纯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或事物众多【英文】numerous
- 林末 林梢。 ▶ 南朝 梁 王台卿 《山池应令》诗: “石幽衔细草, 林末度横柯。” ▶ 唐 姚合 《游杏溪兰若》诗: “戏狖跳林末, 高僧住石间。”
- 林柯 林木的枝条。 ▶ 唐 韩愈 《南山诗》: “林柯有脱叶, 欲堕鸟惊救。” ▶ 元 萨都剌 《奉次参政继学王先生海南还桂林道中韵》: “空山幽响落林柯, 蛮犬呶呶吠碧萝。” ▶ 清 方文 《容城答郑鲁若兼寄沈眉生》诗: “煦气转林柯, 好鸟时复鸣。”
- 林木 1. 树林。 ▶ 《荀子‧劝学》: “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 三国 魏 曹植 《上疏陈审举之义》: “蚌蛤浮翔于 淮 泗 , 鼲鼬欢哗于林木。” ▶ 宋 文天祥 《翠玉楼晚雨》诗: “林木蔽亏烟断续, 江流曲折雨横斜。”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郑刺史祠》: “比纡回出林木, 日已将夕。” 2. 木材。 ▶ 《墨子‧杂守》: “重五斤已上诸林木, 渥水中, 无过一茷。” ▶ 孙诒让 间诂: “重五斤以上谓材木之小者。”
- 林树 树木;树林。 ▶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二: “于此东行三十里, 当有邱陵林树, 状若社庙。”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丘生》: “初不知有园, 及遥见林树葱郁, 楼阁参差, 讶而询诸耕者, 始得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