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清风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同“林下风气”。
- 林下 línxià[retirement]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独...
- 清风 qīngfēng凉爽的风:~徐来。
- 林下 línxià[retirement]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
- 林下人 指出家之人。 林, 退隐之地, 喻寺院。 ▶ 宋 张商英 《护法论》: “林下之人, 食息禅燕, 所守规模, 皆佛祖法式。”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悟百丈不昧因果》: “某甲已脱野狐身, 至今林下人商量谓不昧因果, 胜如不落因果, 以此一字, 便救得野狐身。”
- 林下士 指隐士。 ▶ 宋 欧阳修 《感事》诗之一: “努力取功名, 断碑埋路傍;逍遥林下士, 邱垄亦相望。 长生既无术, 浊酒且盈觞。”
- 林下意 归隐之心。 ▶ 唐 李白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诗: “独此林下意, 杳无区中缘。” ▶ 唐 朱庆馀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之十: “无穷林下意, 真得古人风。”
- 清风使 茶的一种。 ▶ 宋 陶谷 《清异录‧茗荈》: “ 大理 徐恪 见 贻卿信 锭子茶, 茶面印文曰‘玉燀膏’, 一种曰‘清风使’。”
- 清风子 浪子。 ▶ 明 朱有炖 《继母大贤》第二摺: “那 王义 清风子去了不打紧, 连俺那孝顺儿一去了无消息。”
- 清风岭 山名。 在 浙江省 嵊县 北。 岭多枫树, 因名 清枫岭 。 ▶ 宋 末 临海 民妻 王氏 为 元 兵所掠, 过此岭石, 啮指写诗石上, 投崖而死。 后人因易名为 清风岭 。 参阅 清 潘永因 《宋稗类钞‧贞烈》、《嘉庆一统志‧绍兴府一》。
- 清风饭 冷食名。 ▶ 宋 陶谷 《清异录‧馔羞》: “ 宝历 元年, 内出清风饭制度, 赐御庖, 令造进。 法用水晶饭、龙睛粉、龙脑末、牛酪浆, 调事毕, 入金提缸, 垂下冰池, 待其冷透供进, 惟大暑方作。”
- 鲍清风 宋 鲍当 的号。 ▶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上: “ 朱子 未第时有赠 吴兴 朱临 诗, 断章云: ‘安得断茅环堵地, 渔樵终老继 清风 。 ’初以谓先子慕 朱 早退, 故有是句也, 绪与前辈语, 方知是圃乃 鲍当 郎中故居, 鲍 有诗编名曰《清风集》, 时号 鲍清风 。”
- 林下风度 lín xià fēng dù 【解释】称颂妇女娴雅飘逸的风采【出处】沈从文《菜园》:“母亲还是同样的不失林下风度。”【拼音码】lxfd【用法】偏正式;作宾语;用于女性
- 林下风气 lín xià fēng qì 【解释】林下:幽僻之境;风范: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拼音码】lxfq【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 林下风致 同“林下风气”。
- 林下风范 lín xià fēng fàn 【解释】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示例】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的,就是这样吗?(清·刘鄂《老残游记》第八回)【拼音码】lxff【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 林下风韵 同“林下风气”。
- 林下高风 同“林下风气”。
- 明月清风 míng yuè qīng fēng 【解释】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出处】《南史·谢惠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拼音码】myqf【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超尘脱俗的悠闲生活
- 清风两袖 qīng fēng liǎng xiù 【解释】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出处】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示例】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都穆《都公谭篡》卷上)【拼音码】qflx
- 清风亮节 喻人品格高尚,节操坚贞。
- 清风劲节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 清风峻节 见“清风高节”。
- 清风明月 qīng fēng míng yuè 【解释】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出处】《南史·谢惠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示例】金马玉堂三学士,~两闲人。(宋·欧阳修《会老堂致语》)【拼音码】qfmy【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清闲无事【英文】be at lei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