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之志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谓坚贞不移的志节。
- 松柏 sōngbǎi(1)[pine and cypress]∶松树与柏树东...
- 之 zhī ㄓˉ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
- 志 zhì ㄓˋ1)意向:~愿。~气。~趣(志向和兴趣)。~士(有坚决意志...
- 松柏之塞 春秋 时, 秦 赵 交界处植以松柏为界, 故名。 ▶ 《荀子‧强国》: “其在 赵 者, 剡然有 苓 而据松柏之塞, 负西海而固 常山 , 是地遍天下也。” ▶ 王先谦 集解: “松柏之塞, 盖 赵 树松柏与 秦 为界。”
- 松柏之客 谓被放逐的亡国之君。 指 齐王 建 , 因其被 秦 迁于 共 地松柏间, 故称。 ▶ 清 魏源 《孟子小记》: “未几而 齐 君王后 死, 齐王 为松柏之客矣。”参阅《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 松柏之寿 sōng bǎi zhī shòu 【解释】比喻长寿。【拼音码】sbzs
- 松柏之茂 比喻长青不衰。
- 松柏 sōngbǎi(1)[pine and cypress]∶松树与柏树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chaste;pure and undefiled]∶比喻坚贞的洁操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3)[grave]∶指坟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言。――《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
- 岁寒松柏 suì hán sōng bǎi 【解释】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示例】唐·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昌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零落,~犹依然。”【拼音码】shsb【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英文】strong as the pine tree in winter
- 岁寒知松柏 suì hán zhī sōng bǎi 【解释】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出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示例】岁寒松柏当朝选,忠臣要剖葵心献。(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十六出)【拼音码】shzb
- 松柏后凋 sōng bǎi hòu diāo 【解释】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出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拼音码】sbhd【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 松柏寒盟 比喻患难之交。
- 不拔之志 bù bá zhī zhì 【解释】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出处】《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拼音码】bbzz
- 东山之志 指隐居的念头。
- 介山之志 春秋 晋 介之推 功不言禄, 隐居 介山 。 后人称其志为“介山之志”。 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 “一马之田, 介山之志愈厉。”
- 千里之志 远大的志向。
- 寝丘之志 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
- 未竟之志 没有完成的志向。
- 等夷之志 《诗·大雅·桑柔》“贪人败类”郑玄笺:“类,等夷也。”孔颖达疏:“类,比类,故为等夷,谓尊卑齐平朝庭之人。”后因以“等夷之志”谓臣下僭越朝廷之心。
- 箕山之志 见“箕山之节”。
- 终焉之志 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
- 风云之志 宏大高远的心志。
- 鸿鹄之志 hóng hú zhī zhì 【解释】比喻远大志向。【出处】《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示例】大丈夫仗~,据英杰之才。(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拼音码】hhzz【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英文】high aspirations 【故事】秦朝末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阳城雇农陈胜在劳作休息时说:“各位兄弟,将来富贵了不能相互忘记。”其他雇农笑他无知。陈胜叹气道:“燕子与麻雀是不可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的。”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ī zhì 【解释】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出处】《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拼音码】yqaz
- 松柏后雕 松柏后雕拼音:sōng bǎi hòu diāo 注音:ㄙㄨㄙ ㄅㄞˇ ㄏㄡˋ ㄉㄧㄠ 词语解释《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后因以"松柏后雕"比喻志士在艰危的境况中奋斗到最后。
- 松柹 松柹拼音:sōng shì 注音:ㄙㄨㄙ ㄕㄧˋ 词语解释削松树斫下的细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