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yángliǔ
①杨树和柳树。
②泛指柳树。
- 杨 (楊)yáng ㄧㄤˊ1)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柔荑花序...
- 柳 liǔ ㄌㄧㄡˇ1)落叶乔木或灌木,枝柔韧,叶狭长,春天开黄绿色花,种...
- 折杨柳 1. 古《横吹曲》名。 传说 汉 代 张骞 从 西域 传入《德摩诃兜勒曲》, 李延年 因之作新声二十八解, 以为武乐。 ▶ 魏 晋 时古辞亡失。 ▶ 晋 太康 末, 京 洛 有《折杨柳》歌, 辞多言兵事劳苦。 ▶ 南朝 梁 、 陈 和 唐 人多为伤春惜别之辞, 而怀念征人之作尤多。 曲为五言, 唯 唐 有七言者。 参阅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二‧折杨柳》。 2. 词牌名。 即《杨柳枝》。
- 杨柳姬 体态轻盈的女子。 ▶ 唐 白居易 《秋霖中奉裴令公见招早出赴会马上先寄六韵》: “素书传好语, 绛帐赴佳期。 续借桃花马, 催迎杨柳姬。”
- 杨柳户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描写隐士 五柳先生 门前植五柳树, 后因以“杨柳户”指隐逸之士的家。 ▶ 宋 吴文英 《绕佛阁‧赠郭季隐》词: “长闭翠阴、幽坊杨柳户。 看故苑离离, 城外禾黍。”
- 杨柳曲 乐府《近代曲‧杨柳枝》的别称。 ▶ 唐 白居易 《和韦庶子远坊赴宴未夜先归之作兼呈裴员外》: “银烛忍抛《杨柳曲》, 金鞍潜送石榴裙。” ▶ 唐 崔涂 《读<庾信集>》诗: “唯有一篇《杨柳曲》, 江 南 江 北为君愁。” ▶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楹联剩话》: “ 梁应来 绍壬 为撰楹帖云: ‘一阕《荔支香》, 听玉笛吹来, 遍传 南海 ;双声《杨柳曲》, 问金尊把处, 忆否 西湖 。 ’”亦称“ 杨柳歌 ”、“ 杨枝曲 ”。 ▶ 唐 孟郊 《折杨柳》诗之二: “楼上春风过, 风前《杨柳歌》, 枝疏缘别苦, 曲怨为年多。” ▶ 明 刘基 《过苏州》诗之四: “陌上清歌最可听, 谁知此是断肠声。 就中更有《杨枝曲》, 恨杀昏鸦及晓莺。”
- 杨柳梦 即杨花梦。 ▶ 高旭 《怀实丹白门》诗: “铁马嘶惊杨柳梦, 杜鹃啼断海棠魂。”参见“ 杨花梦 ”。
- 杨柳歌 见“ 杨柳曲 ”。
- 杨柳浪 形容柳枝随风飘拂, 起伏如浪。 ▶ 宋 刘过 《满江红‧同襄阳帅泛湖》词: “拚冰壶沈醉, 晚凉归去。 侵岸一篙杨柳浪, 过云几点荷花雨。”
- 杨柳细 腰的歇后语。 ▶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摺: “我骑上那驴子, 忽然的叫了一声丢了个撅子, 把我直跌下来, 伤了我这杨柳细, 好不疼哩!”
- 杨柳身 形容女子苗条轻柔的身段。 ▶ 清 元璟 《北京风俗杂咏‧节节高》: “华堂一簇绮罗春, 桃靥莺喉杨柳身。”
- 杨柳陌 路旁栽杨柳的道路。 多用指分别之处。 ▶ 唐 卢照邻 《首春贻京邑文士》诗: “寒辞杨柳陌, 春满凤皇城。” ▶ 唐 王维 《观别者》诗: “青青杨柳陌, 陌上别离人。”
- 杨柳青 1. 镇名。 在 天津市 西南。 以所出丰富多采的民间木版年画而著名, 因又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代称。 ▶ 清 黄景仁 《舟过杨柳青感旧》诗: “此地尚馀‘杨柳青’, 昔年献赋记曾经。” 2. 民间曲调名。 五句二十八字, 依曲调衬字可适当增减。 第一、二、五句通常为七字, 第三句必须唱“杨, 杨柳青”, 第四句必须唱“哎哎哟”。 ▶ 元 张昱 《戊戌题》诗: “海中又见 蓬莱 浅, 门外空传《杨柳青》。” ▶ 《清明》1982年第4期: “姑娘们常常用银玲般的嗓子, 唱起《杨柳青》小调。”
- 杨柳鞭 柳树枝做的马鞭。 折柳作鞭为古代春游的一种习俗。 ▶ 宋 晏几道 《浣溪沙》词: “白紵春衫杨柳鞭, 碧蹄骄马杏花鞯, 落英飞絮冶游天。”
- 杨柳风 谓春风。 ▶ 前蜀 牛峤 《更漏子》词: “香阁掩, 杏花红, 月明杨柳风。” ▶ 元 刘庭信 《一枝花‧春日送别》套曲: “丝丝杨柳风, 点点梨花雨。” ▶ 清 吴伟业 《永和宫词》: “杨柳风微春试马, 梧桐露冷暮吹箫。”
- 杨柳宫眉 细长秀美如柳叶的宫妆画眉。借指美女。
- 杨柳依依 杨柳依依拼音:yáng liǔ yī yī 注音:ㄧㄤˊ ㄌㄧㄨˇ ㄧ ㄧ 成语解释杨柳依依【拼音】:yáng liǔ yī yī【解释】: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 杨枝鱼 生活在海水中的一种鱼。 又名海龙。 身体细长, 表面有环状的骨片, 有背鳍而无腹鳍。 可供药用, 有健身、催生、止痛、强心等功效。
- 杨枝肘 《庄子‧至乐》: “ 支离叔 与 滑介叔 观于 冥伯 之丘, 昆仑 之虚, 黄帝 之所休。 俄而柳生其左肘, 其意蹶蹶然恶之。” ▶ 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 “柳, 瘤字, 一声之转。”后因以“杨枝肘”泛指人生病。 ▶ 唐 王维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 “色声何谓客, 阴界复谁守。 徒言莲花目, 岂恶杨枝肘。”
- 杨枝浄水 杨枝浄水(楊枝浄水)拼音:yáng zhī jìng shuǐ 注音:ㄧㄤˊ ㄓㄧ ㄐㄧㄥˋ ㄕㄨㄟˇ 词语解释古代 印度 风俗,凡邀请宾朋,先赠杨枝及香水等祝其健康,以表恳请之意。故修法时亦用以奉请菩萨。《法苑珠林》卷七四:“我今已具杨枝浄水,惟愿大慈哀愍摄受,愿救我厄……我今稽首归依奉请。”
- 杨枝水 佛教喻称能使万物复苏的甘露。 ▶ 《晋书‧佛图澄传》: “ 勒 ( 石勒 )爱子 斌 暴病死……乃令告 澄 。 ▶ 澄 取杨枝沾水, 洒而咒之, 就执 斌 手曰: ‘可起矣!’因此遂苏。” ▶ 元 张翥《送谟侍者还江阴》诗: “杨枝偏洒瓶中水, 贝叶时翻笈内经。” ▶ 欧阳予倩 《买卖》: “我不过是在紧急的时候请你帮忙, 我不到午时三刻……决不来求你这一滴杨枝水。”
- 杨枝曲 见“ 杨柳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