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迎去送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lái yíng qù sòng
【解释】来者迎之,去者送之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销魂桥》:“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销魂桥’。”
【拼音码】lyqs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接待
- 来 (來)lái ㄌㄞˊ1)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
- 迎 yíng ㄧㄥˊ1)接:~接。欢~。~宾。~候。2)面对着,冲着:~面...
- 去 qù ㄑㄩˋ1)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
- 送 sòng ㄙㄨㄥˋ1)把东西从甲地运到乙地:~信。~审。输~。护~。呈...
- 来还 归来;回来。 ▶ 《史记‧陈杞世家》: “﹝ 楚庄王 ﹞已诛 徵舒 ( 夏徵舒 ), 因县 陈 而有之, 群臣毕贺。 ▶ 申叔时 使于 齐 来还, 独不贺。” ▶ 唐 元稹 《酬乐天待漏入阁见赠》诗: “谪仙名籍在, 何不重来还?” ▶ 《宋史‧乐志十一》: “南溟浮天, 旁通百蛮, 风樯迅疾, 琛舶来还。”
- 来辰 明天早晨。 ▶ 《天雨花》第一回: “夫人听说心欢喜, 来辰便去议婚姻。”
- 来迟 汉武帝 为 李夫人 所作诗中之辞。 ▶ 李夫人 少而夭卒, 汉武帝 思念不已。 方士 少翁 言能致其神。 令帝居帐, 遥望见好女如 李夫人 之貌。 帝益悲感, 为作诗曰: “是邪, 非邪?立而望之, 偏何姗姗其来迟。”见《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观 高祖 之咏《大风》, 孝武 之叹‘来迟’, 歌童被声, 莫敢不协。”
- 来辟 1. 来王, 来朝。 ▶ 《诗‧商颂‧殷武》: “岁事来辟, 勿予祸适。” ▶ 毛 传: “辟, 君。 适, 过也。” ▶ 郑玄 笺: “来辟, 犹来王也……以岁时来朝觐于我 殷王 者, 勿罪过与之祸适。”参见“ 来王 ”。 2. 后世君王。 ▶ 《后汉书‧张衡传》: “ 仲尼 不过, 故论《六经》以俟来辟, 耻一物之不知, 有事之无范。” ▶ 李贤 注: “辟, 君也。 ▶ 《公羊传》曰, 孔子 制《春秋》, 以俟后圣也。”
- 来附 1. 归顺, 归附。 ▶ 《孔子家语‧王言》: “如此, 故令则从, 施则行, 民怀其德, 近者悦服, 远者来附, 政之致也。” ▶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戎轩肇迹, 荷策来附。” 2. 依附;附着。 ▶ 《文苑英华》卷三一引 唐 薛存诚 《祯石赋》: “莹然非追琢所及, 忽尔若神灵来附。”
- 来辕 来访的车乘。 ▶ 《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截来辕于谷口, 杜妄辔于郊端。” ▶ 吕延济 注: “来辕、妄辔, 谓 周顒 之车乘也。”
- 来集 前来会聚。 ▶ 《礼记‧月令》: “﹝仲秋之月﹞四方来集, 远乡皆至。” ▶ 孔颖达 疏: “四方摠来聚集。” ▶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今皆来集, 其众虽多, 莫相归服。” ▶ 宋 朱熹 《白鹿洞赋》: “伟章甫之峨峨, 抱遗经而来集。”
- 来轸方遒 来轸方遒 基本解释:轸:古代车后的横木,指称车子;方:正;遒:健,有力。相继而来的车子正在有力地行进。比喻人事的先后相继不断。
- 来项 lái xiɑng收入的钱;进项:他家最近增加了~。
- 来轸 后继之车。 喻相续而来的人或事。 ▶ 《后汉书‧左周黄传论》: “往车虽折, 而来轸方遒。” ▶ 宋 程俱《借居毗陵东门》诗之四: “前车接来轸, 后棹纷相摩。” ▶ 清 王韬 《<火器说略>前序》: “然而来轸方遒, 补牢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