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客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láikè
来访的客人:欢迎远方~。
- 来 (來)lái ㄌㄞˊ1)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
- 客 kè ㄎㄜˋ1)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人。宾~。会~。不速之~...
- 雁来客 比喻旅寓之人。 ▶ 清 翟灏 《通俗编‧禽鱼》: “世俗谓旅寓人曰雁来客。”
- 来宾 láibīn来的客人,特指国家、团体邀请的客人:接待~ㄧ各位~。
- 来宜 谓适时而来。 语出《诗‧大雅‧凫鷖》: “凫鷖在沙, 公尸来燕来宜。” ▶ 毛 传: “宜, 宜其事也。” ▶ 宋 范仲淹 《天骥呈才赋》: “异乎哉, 神物来宜, 天意纯嘏。” ▶ 《宋史‧乐志九》: “监观于下, 福禄来宜。”
- 来宁 归宁。 谓女子回娘家省亲。 ▶ 《左传‧僖公十四年》: “ 鄫季姬 来宁, 公怒, 止之, 以 鄫子 之不朝也。” ▶ 唐 韩愈 《卢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铭》: “岁时之嘉, 嫁者来宁, 累累外孙, 有携有婴。”
- 来岁 来年。 ▶ 《周礼‧春官‧肆师》: “社之日, 莅卜来岁之稼。” ▶ 郑玄 注: “社祭土为取财焉, 卜者问后岁稼所宜。” ▶ 晋 陶潜 《酬刘柴桑》诗: “今我不为乐, 知有来岁不?”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印卖状元赋》: “梦神授以《来岁状元赋》。”
- 来学 1. 前来就学。 ▶ 《礼记‧曲礼上》: “礼闻来学, 不闻往教。” ▶ 孔颖达 疏: “礼闻来学者, 凡学之法, 当就其师处, 北面伏膺;不闻往教者, 不可以屈师亲来。” ▶ 宋 陈师道 《昌乐县君刘氏墓铭》: “夫人一子 衍 也来学, 故其葬不以铭属人。” 2. 后来的学者。 ▶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 “所以继往圣, 开来学, 其功反有贤于 尧 舜 者。” ▶ 明 宋濂 《<日损斋笔记>序》: “疏通其晦塞者, 其为来学寤疑辨惑之助, 而功不既多矣乎!” 严复 《译<天演论>自序》: “夫如是, 则虽有故训疏义之勤, 而于古人诏示来学之旨, 愈益晦矣。”
- 来崒 亦作“来萃”。 来集。 ▶ 《汉书‧贾谊传》: “异物来崒兮, 私怪其故。” ▶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 “崒音萃。 萃, 聚集也。” ▶ 《文选‧贾谊<鵩鸟赋>》作“来萃”。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舞鸑鷟于庭阶, 游女飘焉而来萃。”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 桓宣武 平 蜀 , 集参僚置酒于 李势 殿, 巴 蜀 缙绅, 莫不来萃。”
- 来孙 玄孙之子, 从自身算起的第六代。 亦泛指远孙。 ▶ 《尔雅‧释亲》: “孙之子为曾孙, 曾孙之子为玄孙, 玄孙之子为来孙。” ▶ 宋 苏轼 《和陶拟古》诗之七: “来孙亦垂白, 颇识 李崖州 。” ▶ 宋 林景熙 《题陆放翁诗卷后》诗: “来孙却见九州同, 家祭如何告乃翁!”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赵秋舲》: “ 仁和 赵秋舲 ( 赵庆熹 ), 铁岩大空 ( 赵殿最 )来孙也。”
- 来崪 来崪(來崪)拼音:lái zú 注音:ㄌㄞˊ ㄗㄨˊ 词语解释亦作“ 来萃 ”。来集。《汉书·贾谊传》:“异物来崪兮,私怪其故。”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崪音萃。萃,聚集也。”《文选·贾谊<鵩鸟赋>》作“来萃”。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舞鸑鷟於庭阶,游女飘焉而来萃。”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桓宣武 平 蜀 ,集参僚置酒於 李势 殿, 巴 蜀 縉绅,莫不来萃。”
- 来子 橄榄的别称。 ▶ 元 郝经 《橄榄》诗: “半青来子味难夸, 宜著山僧点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