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别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1. 区分, 辨别。
▶ 《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 “自受敌以来, 已九十馀日矣, 此城中本有四千馀人, 战死者已过半, 城虽陷, 尚有半人不欲降, 我当还为相语, 条别善恶, 明日早送名, 且以我印绶去为信。”
2. 分类的细目。
▶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 “ 智者 《文句》, 大纲举矣, 条别未尽也, 吾大意符 智者 。”
- 条 (條)tiáo ㄊㄧㄠˊ1)植物的细长枝:枝~。柳~儿。荆~。2)泛称...
- 别 bié ㄅㄧㄝˊ1)分离:~离。~情。~绪(离别时离别后的情感)。分~...
- 条制 条例制度。 ▶ 《晋书‧食货志》: “今宜通籴, 以充俭乏。 主者平议, 具为条制。” ▶ 唐 韩愈 《贺皇帝即位状》: “微臣往因言事得罪先朝, 守郡远方, 拘限条制, 不获奔走。” ▶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 真宗 尤重儒学, 今科场条制, 皆当时所定。” ▶ 明 李东阳 《会试录序》: “我国家天造之初, 气化浑厚, 数十年渐以宣朗, 又数十年而条制之精明, 典仪之贲饰已极。”
- 条列 分条列举。 ▶ 《后汉书‧张堪传》: “ 堪 先入据其城, 检阅库藏, 收其珍宝, 悉条列上言, 秋毫无私。” ▶ 宋 朱熹 《白鹿洞书院学规》: “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 条列如右, 而揭之楣间。”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 孙尔准 ﹞复具疏条列善政, 力保其无他, 文毅 遂获大用。”
- 条刺 1. 谓分条书写于刺板。 ▶ 《汉书‧外戚传下》: “今皇后有所疑, 便不便, 其条刺, 使大长秋来白之。” ▶ 颜师古 注: “条谓分条之也。 刺谓书之于刺板也。” 2. 逐条讽议。 ▶ 明 文徵明 《戴先生传》: “先生条刺利害兴废, 及今修筑事宜, 纤悉详明而切于用。”
- 条分节解 谓逐条逐节进行分析。
- 条华 中条山 、 华山 的并称。 ▶ 宋 陆游 《好事近》词: “月中吹笛下 巴陵 , 条华 赴前约。 今古废兴何限, 叹山川如昨。” ▶ 夏承焘 等注: “ 条华 , 中条山 (在 山西省 永济县 东南)、 华山 。”
- 条分缕析 tiáo fēn lǚ xī 【解释】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示例】精读课文就是要~,才能取其精华,得其真谛。【拼音码】tflx【灯谜面】楼【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英文】make a careful and detailed analysis
- 条卓 即条桌。 ▶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经费下》: “条卓一张, 价四钱。”
- 条分 谓像枝条那样分布。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沁水》: “盖 济水 枝渎条分, 所在布称, 亦兼 丹水 之目矣。”
- 条印 长条形的印章。 ▶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衣裘带服‧条印》: “ 北齐 有‘督摄万机’之印一钮以木为之, 长尺二寸, 广二寸五分。 背上为鼻钮, 长九寸, 厚一寸, 广七分, 腹下隐起。 篆文曰‘督摄万机’, 凡四字, 唯以印缝合龊。 合缝条印, 盖原于此。”
- 条凳 狭长形的凳子。 ▶ 夏衍 《懒寻旧梦录》一: “她一定要四姐和我背着条凳先去占好位置, 陪她去看戏。” ▶ 吴组缃 《山洪》一: “大的小的竹箕里摊着饭锅巴和萝卜干, 用条凳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