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觞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酒名。
▶ 北魏 时以 河 源水所酿的一种酒。
- 昆仑 1. 古代亦写作“昆仑”。 &...
- 觞 (觴)shāng ㄕㄤˉ1)古代酒器:举~称贺。~酌。2)欢饮,进酒:...
- 昆仑丘 见“ 昆仑丘 ”。
- 昆仑儿 同“昆仑奴”。 唐 顾况 《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 “ 昆仑 儿, 骑白象, 时时锁著师子项。”
- 昆仑墟 1. 昆仑山 的基部。 亦指 昆仑山 。 ▶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 “觐 王母 于 昆墟 , 要 帝台 于 宣岳 。” ▶ 唐 李白 《赠崔侍御》诗: “风涛傥相因, 更欲淩 昆墟 。” 2. 指 方丈山 。 ▶ 《山海经‧海外南经》: “ 昆仑墟 在其东, 墟四方。” ▶ 毕沅 注: “此 东海 方丈山 也。”
- 昆仑子 刻如人形的器玩。 ▶ 《太平广记》卷四百引 唐 牛肃 《纪闻》: “ 夏县 令 宇文泰 犹子 进 , 尝于田间得一昆仑子。 洗拭之, 乃黄金也。”
- 昆仑瓜 茄子的别名。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草篇》: “茄子……又一名昆仑瓜。”
- 昆仑竹 昆仑山 所产之竹。 相传 黄帝 取之以制律管。 见《汉书‧律历志上》。 ▶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 “律比 昆仑 竹, 音知燥湿弦。”亦省称“ 昆竹 ”。 ▶ 北齐 刘昼 《刘子‧崇学》: “海蚌未剖, 则明珠不显; 昆 竹未断, 则凤音不彰。”昆, 一本作“ 昆 ”。
- 昆仑舶 古代 南海 诸国的商船。 ▶ 《南齐书‧荀伯玉传》: “又度丝锦与 昆仑 舶营货, 辄使传令防送过 南州津 。” ▶ 《北齐书‧魏收传》: “遇 昆仑 舶至, 得奇货猓然褥表、美玉盈尺等数十件。”
- 昆仑道 指 汉 时 汶上 明堂的通道。 ▶ 《史记‧孝武本纪》: “于是上令 奉高 作明堂 汶上 , 如 带 ( 公玊带 )图。 及五年修封, 则祠 太一 、五帝于明堂上坐……天子从 昆仑道 入, 始拜明堂如郊礼。” ▶ 司马贞 索隐: “ 玊带 明堂图中为复道, 有楼从西南入, 名其道曰 昆仑 。 言其似 昆仑山 之五城十二楼, 故名之也。”参见“ 昆仑 ”。
- 昆仑黄 矿物名。 雌黄的一种。 ▶ 《重修政和证类本草‧玉石中‧雌黄》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曰: “今雌黄出 武都 仇池 者, 谓武都仇池黄…… 扶南 林邑 者, 谓昆仑黄, 色如金, 而似云母甲错, 画家所重。”
- 玉昆仑 玉质的酒盏。 ▶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郢叔言别》诗: “锁香金屈戌, 带酒玉昆仑。” ▶ 冯浩 注: “此玉昆仑, 似指酒器耳。”
- 黑昆仑 指原 槟榔屿 、 马六甲 的土人。 ▶ 清 黄遵宪 《养疴杂诗》之七: “欲废平生“无鬼论”, 回头却是黑 昆仑 。”
- 昆仑使者 神话传说中的 西王母 的使者。 据《汉武帝内传》载, 武帝 居 承华殿 , 见一青衣子, 自称为 西王母 所使, 自 昆仑山 来, 传命帝服清斋, 绝人事, 以待 西王母 来相会晤。 ▶ 唐 李贺 《昆仑使者》诗: “ 昆仑 使者无消息, 茂陵 烟树生愁色。”
- 昆仑县圃 见“ 昆圃 ”。
- 昆仲 kūnzhòng〈书〉对别人兄弟(xiōngdì)的称呼。
- 昆体 即西昆体。 ▶ 宋 初 杨亿 刘筠 等彼此唱和, 有《西昆酬唱集》行世, 后称他们的诗体为西昆体, 简称昆体。 ▶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盖自 扬 刘 唱和, 《西昆集》行, 后进学者争效之, 风雅一变, 谓之昆体。” ▶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 欧阳文忠 公诗始矫昆体, 专以气格为主, 故其言多平易疏畅。”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一: “作诗好用事, 自 庾信 始, 后渐流为昆体。”按, 昆体诗大抵模拟 李商隐 , 旧时率误称 李商隐 诗为昆体。
- 昆体良 [Quintilian]又译昆提利安。拉丁语作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35?西班牙 卡拉古里斯~96年以后,罗马) 拉丁语教师、作家。可能受教于罗马并受到当时雄辩家的实际训练。69~88年教授修辞学,成为罗马第一名领受国家薪俸的修辞学教师,并且是著名法庭辩护士。巨著《雄辩家的培训》共12册,是对教育理论和文学评论的巨大贡献。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身心与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教育思想受到15~16世纪人文主义者的重视,并从而对现代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有极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