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布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qíbù
[bunting] 一种轻薄松软的平纹织物,主要用作制旗和节日装饰织物
- 旗 qí ㄑㄧˊ1)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zhì),多是长方...
- 布 bù ㄅㄨˋ1)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匹。~帛。~...
- 旗布星峙 又作:星罗棋布。
- 旗尾 旗帜的尾端。 ▶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 “旗尾交龙会, 楼头燕雀驯。” ▶ 唐 刘禹锡 《飞鸢操》: “旗尾飘扬势渐高, 箭头砉划声相似。”
- 旗帐 旌旗与帷帐。 ▶ 唐 鲍溶 《忆郊天》诗: “忆向郊坛望 武皇 , 九军旗帐下南方。”
- 旗尉 亦作“旗尉”。 旗军的尉官。 ▶ 《明史‧李标传》: “边情危急, 遣旗尉侦探。” ▶ 清 褚人获 《坚瓠八集‧击旗始末》: “旗尉势若虎狼, 自内持械, 挥众凌辱诸生。”
- 旗官 旗人之为官者。 ▶ 清 丘逢甲《汕头海关歌》: “峨峨新旧两海关, 旧关尚属旗官治。”
- 旗学 八旗子弟学校有八旗官学、八旗义学、八旗学堂三种。 参阅《清会典事例‧礼部‧学校》。 ▶ 顾树森 《中国历代教育制度‧清代的学校制度》: “中央设立的有一般性质的国子监及特殊性质的宗学、旗学、觉罗学、算学馆及俄罗斯学馆等。”
- 旗常 1. 旗与常。 旗画交龙, 常画日月, 是王侯的旗帜。 语本《周礼‧春官‧司常》: “日月为常, 交龙为旗……王建大常, 诸侯建旗。” ▶ 明 张居正 《答应天巡抚孙小溪》: “先朝名臣, 所以铭旗常、垂竹素者, 不过奉公守法、洁己爱民而已。” 2. 借指王侯。 ▶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 “以不贪为宝, 均珠玉以咳唾;以无事为贵, 比旗常于粪土。”
- 旗子 qí zi用绸、布、纸等做成的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的标志,大多挂在杆子上或墙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