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电话号码 繁體版 English 日本語
登录 注册

旄纛是什么意思

发音:
用"旄纛"造句
意思解释手机版
  • 古代帝王乘舆上用氂牛尾制成的用以翳蔽之物。
       ▶ 《尔雅‧释言》“纛, 翳也” 郭璞 注引 汉 蔡邕 《独断》: “以旄牛尾为之, 大如斗, 在左騑马头上, 所谓黄屋左纛。 纛又谓之翳。”
       ▶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崔圆》: “须臾渐近, 楼船百艘, 塞江而至, 皆以锦绣为帆, 金玉饰舟, 旄纛盖伞, 旌旗戈戟, 缤纷照耀。”
  •     máo ㄇㄠˊ1)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上将拥~西出征,平明吹笛大...
  •     dào ㄉㄠˋ1)古代军队里的大旗。2)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
  • 旄羽    氂牛尾和雉羽。    ▶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 “ 陇 蜀 之丹漆旄羽。”    ▶ 《晋书‧食货志》: “ 秦 邠 旄羽, 迥带琅玕, 荆 郢 桂林, 旁通竹箭。”
  • 旄端    尾端。    ▶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 “附驵骥之旄端, 轶归鸿于 碣石 。”    ▶ 李周翰 注: “亦犹蝇附骥旄, 以过归鸿之飞而及 碣石 。”
  • 旄舞    周 代六种小舞之一。 舞者执旄牛尾以指挥。    ▶ 《周礼‧春官‧乐师》: “乐师掌国学之政, 以教国子小舞。 凡舞, 有帗舞, 有羽舞, 有皇舞, 有旄舞, 有干舞, 有人舞。”
  • 旄狄    即旄羽。    ▶ 《礼记‧乐记》: “为人君者, 谨其所好恶而已矣……然后锺磬竽瑟以和之, 干戚旄狄以舞之, 此所以祭先王之庙也。”    ▶ 孔颖达 疏: “狄, 羽也。 声既文质备足, 又用干戚旄羽以舞动之。”参见“ 旄羽 ”。
  • 旄节      1.  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 用作信物。    ▶ 《史记‧秦始皇本纪》“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 唐 张守节 正义: “旄节者, 编毛为之, 以象竹节, 《汉书》云‘ 苏武 执节在 匈奴 牧羊, 节毛尽落’是也。”    ▶ 宋 梅尧臣 《送马仲涂司谏使北》诗: “每逆龙鳞司谏诤, 又持旄节使 阴山 。”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 苏属国 之旄节终留, 庾开府 之江关永弃。”    2.  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    ▶ 唐 李嘉佑 《送从弟归河朔》诗: “诸将矜旄节, 何人重布衣。”    ▶ 《新唐书‧杨汝士传》: “ 开成 初, 繇兵部侍郎为 东川 节度使。 时 嗣复 镇 西川 , 乃族昆弟, 对拥旄节, 世荣其门。”    3.  指仙人所执紫毛或青毛之节。    ▶ 唐 王维 《送方尊师归嵩山》诗: “仙官欲往 九龙潭 , 旄节朱旛倚石龛。”    ▶ 赵殿成 笺注: “《真诰》: ‘ 老君 佩神虎之符, 带流金之铃, 执紫毛之节, 巾金精之巾。 ’《紫阳真人内传》: ‘ 衍门子 乘白鹿, 执羽盖, 杖青毛之节, 侍从十馀玉女。 ’”
  • 旄牛    即氂牛。 产于我国西南地区。    ▶ 《山海经‧北山经》: “﹝ 潘侯之山 ﹞有兽焉, 其状如牛, 而四节生毛, 名曰旄牛。”    ▶ 郭璞 注: “今旄牛背膝及胡尾皆有长毛。”
  • 旄象      1.  氂牛与象。    ▶ 《韩非子‧喻老》: “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 必旄象豹胎。”    ▶ 《吕氏春秋‧本味》: “肉之美者, 猩猩之唇……旄象之约。”    ▶ 高诱 注: “旄, 旄牛也, 在西方。 象, 象兽也, 在南方。”    2.  饰以象牙的旌旗。    ▶ 《淮南子‧原道训》: “席旃茵, 傅旄象。”    ▶ 高诱 注: “旄, 旌也。 象, 以象牙为饰也。”
  • 旄毡    用氂牛毛制成的毛织品。
  • 旄车    官名。    ▶ 春秋 时掌兵车, 从行。    ▶ 《左传‧宣公二年》: “ 赵盾 为旄车之族, 使 屏季 以其故族为公族大夫。”    ▶ 杜预 注: “旄车, 公行之官。”    ▶ 孔颖达 疏: “主公车行列, 谓之公行;车皆建旄, 谓之旄车之族。”
  • 旄期    老年。    ▶ 《礼记‧射义》: “好学不倦, 好礼不变, 旄期称道不乱。”    ▶ 陆德明 释文: “旄, 本又作‘耄’, 莫报反, 八十、九十曰耄。 期, 本又作‘旗’, 音其, 如字, 百年曰期颐。”    ▶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字说‧字异而义同》: “《书》云‘耄期’, 《射义》作‘旄期’。”
旄纛是什么意思,旄纛的中文解释,旄纛是什麽意思旄纛 meaning in Chinese,发音,例句,用法,同义词,反义词由查查汉语词典提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