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色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五行家将东南西北中与青赤白黑黄相配, 一方一色, 简称“方色”。
▶ 《礼记‧曾子问》: “如诸侯皆在而日食, 则从天子救日, 各以其方色与其兵。”
▶ 郑玄 注: “方色者, 东方衣青, 南方衣赤, 西方衣白, 北方衣黑。”
▶ 《后汉书‧舆服志下》: “五岳、四渎、山川、宗庙、社稷诸沾秩祠, 皆袀玄长冠, 五郊各如方色云。”
▶ 宋 王禹偁 《籍田赋》: “文物声明, 合礼经而有度;旌旗衣服, 应方色而不愆。”
- 方 fāng ㄈㄤˉ1)四个角都是90暗乃谋咝位蛄雒娑际侵苯撬谋咝蔚牧⑻...
- 色 sè ㄙㄜˋ1)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彩。...
- 五方色 古代以青、赤、黄、白、黑五色分别代表东、南、中、西、北五方。 ▶ 《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南朝 梁 皇侃 疏: “谓青、赤、黄、白、黑, 五方正色。 不正谓五方间色, 绿、红、碧、紫、骝黄色是也。” ▶ 《通典‧兵二》: “旗身旗脚, 但取五方色, 回互为之。”
- 地方色彩 文艺作品中着重描绘某一地区特有的社会习尚、风土人情, 以至适当采用方言土语等而形成的一种艺术特色。 作品中适当带有地方色彩, 有助于形象的描绘, 能更生动地反映该地区的社会生活, 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方良 传说中的山精鬼怪名。 ▶ 《周礼‧夏官‧方相氏》: “﹝方相氏﹞大丧, 先柩, 及墓, 入圹。 以戈击四隅, 驱方良。” ▶ 郑玄 注: “方良, 罔两也。” ▶ 陆德明 释文: “方良, 上音罔, 下音两, 注同。” ▶ 《文选‧张衡<东京赋>》: “斩蜲蛇, 脑方良。” ▶ 李善 注: “方良, 草泽之神也。”
- 方药 fāngyào中医药方中用的药。也指方剂。
- 方船 并船。 泛指大船。 ▶ 《战国策‧楚策一》: “ 秦 西有 巴 蜀 , 方船积粟, 起于 汶山 , 循 江 而下, 至 郢 三千馀里。” ▶ 《汉书‧郦食其传》: “诸侯之兵四面而至, 蜀 汉 之粟方船而下。” ▶ 颜师古 注: “方, 并也。” ▶ 《梁书‧元帝纪》: “ 江 湘 委输, 方船连轴。” ▶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微之赠池纸并诗》: “方船稳载献天子, 善价徐取供吾私。”
- 方蓬 传说中海中二神山 方丈 、 蓬莱 的并称。 ▶ 唐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诗: “寄言 息夫子 , 岁晚陟 方 蓬 。” ▶ 王琦 注: “ 方 蓬 , 方丈 、 蓬莱 , 海中二神山也。” ▶ 明 李东阳 《和沈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 “逢僧问 兜率 , 访道疑 方 蓬 。”
- 方舸 即方船。 ▶ 宋 曾巩 《送赵资政》诗: “鱼盐方舸集, 绮绣万箱丛。”参见“ 方船 ”。
- 方虎 方叔 、 召虎 的并称。 为 周宣王 时贤臣, 有中兴之功。 ▶ 《文选‧扬雄<赵充国颂>》: “昔 周 之 宣 , 有 方 有 虎 , 诗人歌功, 乃列于《雅》。” ▶ 张铣 注: “ 方 , 谓 周 卿士 方叔 也。 ▶ 虎 , 召穆 公名。 ▶ 《诗‧小雅》云: ‘ 方叔 莅止, 其车三千。 ’《诗‧大雅》云: ‘王命 召虎 , 式辟四方。 ’美其有中兴之功。” ▶ 王闓运 《哀江南赋》: “惟圣人之绍兴, 轶启丁而嗣主, 德希盛于 黄 农 , 贤梦求于 方 虎 。”
- 方舟 fāngzhōu方舟1〈书〉两船相并。方舟2[fāngzhōu]《圣经》故事中义士诺亚(Noah)为躲避洪水造的长方木柜形大船。
- 方行 行为正直。 ▶ 宋 范仲淹 《杨文公写真赞》: “然端言方行, 回邪忌之, 故尝避权臣之祸, 归 阳翟 山。” II 1. 遍行, 通行。 方, 通“ 旁 ”。 ▶ 《书‧立政》: “其克诘尔戍兵以陟 禹 之迹, 方行天下, 至于海表, 罔有不服。” ▶ 曾运乾 正读: “方, 旁也, 普也。” ▶ 《淮南子‧主术训》: “今夫权衡规矩, 一定而不易, 不为 秦 楚 变节, 不为 胡 越 改容, 常一而不邪, 方行而不流, 一日行之, 万世传之。” 2. 特指纵横驰骋。 犹横行。 ▶ 《国语‧齐语》: “君有此士也三万人, 以方行于天下, 以诛无道, 以屏 周 室, 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 韦昭 注: “方犹横也。” ▶ 明 冯梦龙 《智囊补‧闺智‧晏恭人》: “诚得 李侃 妇 晏恭人 以守, 绍续 女、 崔宁 妾以战……虽方行天下可也。”
- 方舆 1. 指大地。 ▶ 《文选‧束晰<补亡诗>之五》: “漫漫方舆, 回回洪覆。” ▶ 李周翰 注: “方舆, 地也。” ▶ 宋 欧阳修 《省试司空掌舆地图赋》: “穷人迹于遐域, 包坤载于方舆。” ▶ 《明史‧外国传五‧占城》: “别有占夺方舆之奏, 微及父卒事。” 2. 指地方政事。 ▶ 明 区大相 《南行感怀》诗: “先朝烦镇守, 重任典方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