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目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1. 相传仙人 偓佺 因好食松实, 形体生毛, 长数寸, 两目变方, 能飞行逐走马。 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偓佺》。
▶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 “ 偓佺 以松实方目。”后多以“方目”形容眼睛呈方形, 大而有神, 为神仙或同类中翘楚者之特徵。
▶ 汉 王粲 《游海赋》: “鱼则横尾曲头, 方目偃额, 大者若山陵, 小者重钧石。”
▶ 宋 苏辙 《服茯苓赋》: “颜如处子, 绿发方目, 神止气定, 浮游自得。”
▶ 宋 苏舜钦 《先公之爱马以病寄他厩今死矣》诗: “方目照 代 夜, 拳毛刷 渭 津。”
2. 方形之孔。
▶ 《三国志‧吴志‧张昭传》: “﹝ 孙权 ﹞乃作射虎车, 为方目, 闲不置盖, 一人为御, 自于中射之。”
3. 水鸟名。
- 方 fāng ㄈㄤˉ1)四个角都是90暗乃谋咝位蛄雒娑际侵苯撬谋咝蔚牧⑻...
- 目 mù ㄇㄨˋ1)眼睛:~光。醒~。历历在~。~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
- 方目纱 古代丝织物名。 ▶ 《后汉书‧章帝纪》“方空縠” 唐 李贤 注: “方空者, 纱薄如空也。 或曰空, 孔也, 即今之方目纱也。”
- 方盖轺 车名。 高官所乘。 ▶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服用‧车》: “方盖轺, 中丞给之。” ▶ 元 李孝光 《用马中丞韵送志能贺冬之京师》: “凤曹合引金闺彦, 骢马尚随方盖轺。”
- 方皇 1. 翱翔;遨游。 ▶ 《荀子‧君道》: “古者先王审礼以方皇周浃于天下, 动无不当也。” ▶ 汉 扬雄 《甘泉赋》: “览樛流于 高光 兮, 溶方皇于西清。” 2. 传说中的动物名。 ▶ 《庄子‧达生》“野有彷徨” 唐 陆德明 释文: “方, 音傍。 本亦作彷, 同。 皇, 本亦作徨, 同。 ▶ 司马 云: ‘方皇, 状如蛇, 两头, 五采文。 ’”
- 方相 上古传说中驱除疫鬼和山川精怪的神灵。 ▶ 《晋书‧庾翼传》: “ 翼 如厕, 见一物如方相, 俄而疽发背。”古代民间多以人扮演或以竹纸扎制“方相”, 用于某种场合以驱疫避邪。 为上古方相氏之遗制。 ▶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远观是丧船上方相, 近觑乃山门外金刚。” ▶ 清 赵翼 《戏题魁星像》诗: “黄金点目傩方相, 牛头夜叉舞跳踉。”参见“ 方相氏 ”。
- 方畿 古指天子领属的方千里之地。 后泛称境内。 ▶ 《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方畿之内, 简练之臣, 皆垂头拓翼, 莫所凭恃。” ▶ 张铣 注: “天子境内千里曰畿内。” ▶ 《宋书‧文帝纪》: “郡守赋政方畿, 县宰亲民之主, 宜思奖训, 导以良规。”
- 方相氏 周 官名。 夏官之属, 由武夫充任, 职掌驱除疫鬼和山川精怪。 ▶ 《周礼‧夏官‧方相氏》: “方相氏, 掌蒙熊皮, 黄金四目, 玄衣朱裳, 执戈扬盾, 帅百隶而时难, 以索室驱疫。 大丧, 先柩, 及墓, 入圹, 以戈击四隅, 驱方良。”
- 方略策 科举考试中应试的有关治国方略的策文。 ▶ 《考课令》: “凡秀才试方略策二条, 文理俱高者为上上。”
- 方瞳 方形的瞳孔。 古人以为长寿之相。 ▶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 老聃 在 周 之末, 居 反景日室 之山, 与世隔绝, 有黄发老叟五人……瞳子皆方, 面色玉洁, 手握青筠之杖, 与 聃 共谈天地之数。” ▶ 唐 李白 《游太山》诗之二: “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 ▶ 王琦 注: “按仙经云: 八百岁人瞳子方也。” ▶ 宋 苏轼 《子玉以诗见邀同刁丈游金山》诗: “更有方瞳八十一, 奋衣矍铄走山中。” ▶ 清 赵翼 《反曤目篇寿王西庄七十》诗: “直至方瞳年, 岩电常晶荧。”
- 方略 fānglüè全盘的计划和策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