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梗浮萍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比喻漂泊不定。
- 断梗 1. 折断的苇梗。  ...
- 浮萍 fúpíng[duckweed] 旧大陆的一种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
- 浮萍 fúpíng[duckweed] 旧大陆的一种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须根。可入药
- 断梗 1. 折断的苇梗。 ▶ 唐 李贺 《咏怀》之一: “ 梁王 与 武帝 , 弃之如断梗。” ▶ 宋 周邦彦 《宴清都》词: “寒吹断梗, 风翻暗雪, 洒窗填户。” 2. 比喻漂泊不定。 ▶ 元 曹伯启 《再和陈爱山》: “乾坤双断梗, 身世一芳樽。” ▶ 明 杨珽 《龙膏记‧空访》: “一别芳容悲断梗, 千年幽恨正难平。” ▶ 夏曾佑 《送汪毅白》诗: “江湖断梗藩龙翼, 一槎生平负典坟。”参见“ 断梗浮萍 ”、“ 断梗飘蓬 ”。
- 断梗飘萍 见“断梗浮萍”。
- 断梗飘蓬 duàn gěng piāo péng 【解释】形容人东奔西走,生活不固定。【示例】一个世家千金小姐,弄得一生伶仃孤苦,有如~,生死存亡,竟难预定。(《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拼音码】dgpp【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生活不固定
- 断梗飞蓬 见“断梗飘蓬”。
- 漂蓬断梗 piāo péng duàn gěng 【解释】比喻生活不安定,到处漂泊。【拼音码】ppdg
- 飘萍断梗 随波逐流的浮萍和植物的断茎。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
- 飘蓬断梗 piāo péng duàn gěng 【解释】飘飞的蓬草和随波逐流的断树枝。比喻到处漂泊,行踪无定【出处】宋·宗泽《上郑龙图求船书》:“全家百指,如飘蓬断梗,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示例】吴梅《风洞山·旅吟》:“惊岁月之逝波,伤美人之迟暮,~,不复问人世事矣。”【拼音码】ppdg【用法】联合式;作谓语、补语;比喻生活不安定,到处漂泊
- 断梗流萍 断梗流萍 基本解释:梗:植物的枝茎;萍:浮萍。像枯折的枝茎,漂流的浮萍一样。比喻生活飘泊不定。
- 断梅 谓梅雨季节的雷雨。 ▶ 宋 陆游 《归兴》诗之一: “轻雷轣轣断梅初, 残箨纵横过笋馀。”自注: “乡语谓梅雨有雷为断梅, 又谓笋出林为过笋。”
- 断梦 中断的梦;消失的梦。 ▶ 宋 张先 《夜厌厌》词: “峡雨忽收寻断梦, 依前是、画楼钟动。” ▶ 宋 张耒 《破幌》诗: “高眠寻断梦, 邻树已乌惊。” ▶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 “悄向屏山寻断梦, 几回小胆怯帘钩。”
- 断桥 1. 毁坏的桥梁。 ▶ 唐 杜甫 《过故斛斯校书庄》诗之二: “断桥无复板, 卧柳自生枝。” ▶ 宋 苏轼 《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同游罗浮道院及栖禅精舍过作诗和其韵寄迈迨》: “断桥寻胜践, 脱屦欣小揭。” ▶ 元 曹文晦 《九月一日清溪道中》诗: “断桥归郭路, 细雨过溪人。” ▶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乩仙逸事》: “或遇枯木寒花, 断桥流水, 辄低徊不忍去。” 2. 桥名。 在 浙江省 杭州市 白堤 上。 自 唐 以来已有此名。 或言本名 宝佑桥 , 又名 段家桥 , 今罕有称者。 ▶ 唐 张祜 《杭州孤山寺》诗: “ 断桥 荒藓涩, 空院落华深。” ▶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湖山胜概》: “ 断桥 , 又名 段家桥 , 万柳如云, 望如裙带。” ▶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吴也仙》: “家住 西湖 断桥 北, 绿杨深处有柴门。”
- 断楮 残缺的纸。 ▶ 明 汪道会 《墨赋》: “镌镂贞玟, 点画断楮。”
- 断档 duàn dàng指某种商品脱销:顾客需要的日用小百货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