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院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wénshū yuàn
[Wen Shuyuan,a monastery] 寺庙名
- 文殊 佛教菩萨名。 ▶ 文殊师利 或 曼殊室利...
- 院 yuàn ㄩㄢˋ1)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子。~墙。庭~。2)某些机...
- 文殊 佛教菩萨名。 ▶ 文殊师利 或 曼殊室利 的省称。 意译为“妙吉祥”、“妙德”等。 其形顶结五髻, 象徵 大日如来 的五智;持剑、骑青狮, 象徵智慧锐利威猛。 为 释迦牟尼佛 的左胁侍, 与司“理”的 普贤菩萨 相对。 ▶ 中国 传其说法道场为 山西省 五台山 。 ▶ 晋 殷晋安 《文殊像赞》: “ 文殊 渊睿, 式昭厥声。” ▶ 《四游记‧唐三藏被难得救》: “愿佛慈悲, 早见 文殊 金身, 赐我真经, 留传东土。”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 “相传山上遍地皆黄金, 观音 、 文殊 犹生。”
- 文毋害 见“ 文无害 ”。
-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聪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子。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Ma?ju 文殊或曼殊,意为美妙、雅致、可爱,师利或室利,意为吉祥、美观、庄严,是除观世音菩萨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文殊菩萨在道教中称文殊广法天尊。
- 文母 文德之母。 对后妃的称颂。 ▶ 《诗‧周颂‧雝》: “既右烈考, 亦右文母。” ▶ 毛 传: “文母, 大姒 也。” ▶ 郑玄 笺: “文德之母。” ▶ 《汉书‧元后传》: “更命太皇太后为 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 ▶ 《后汉书‧邓骘传》: “伏惟 和熹皇后 圣善之德, 为 汉 文母。” ▶ 宋 苏轼 《上清储祥宫碑》: “允哲文母, 以公灭私, 作宫千柱, 人初不知, 于皇祖宗, 在帝左右。”参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下》。
- 文氓 亦作“文虻”。 文化流氓。 ▶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 “而 上海 文氓竟又借此施行谋害。” ▶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而若干文虻(一本作‘氓’), 趁势造谣, 各处恫吓者亦半。” ▶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 “ 中国 的农夫被一些大圣人、大豪杰、大诗贼、大文氓也欺骗了几千年。”
- 文武班 封建皇朝文武百官上朝时排列的班次。 ▶ 《宋史‧礼志十九》: “其日, 文武班尚书、上将军以下, 并先叙立于殿门之外, 东西相向。”
- 文气 wénqì贯穿在文章里的气势;文章的连贯性。◆ 文气wén qi文静;不粗暴。
- 文武火 用于烧煮的文火与武火。 文火, 火力小而弱;武火, 火力大而猛。 ▶ 唐 王季友 《酬李十六山丈》诗: “鍊丹文武火未成, 卖药贩履俱逃名。” ▶ 元 王祯 《农书‧麻苎》: “﹝毛絁布法﹞纳于热灰水内, 浸湿于甑中蒸之, 文武火养二三日, 频频翻觑。”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其家相传服松梅丸, 云取松脂, 用河水浸四十九日, 文武火煮, 令白如饧糖, 然后和乌梅地黄丸。”
- 文武才 文武兼备的才能。 ▶ 《隋书‧李雄传》: “以卿兼文武才, 今推诚相委, 吾无北顾之忧矣。” ▶ 唐 袁晖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欲识恩华盛, 平生文武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