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发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披散头发。
▶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见其门不闭, 登其堂不关, 入其室不守, 放发僵卧无所惧。”
▶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若不获请, 备 当放发归于山林。”
- 发 (發)fā ㄈㄚˉ1)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2)放,射...
- 放口 谓恣意而言。 ▶ 宋 王禹偁 《五哀诗‧故国子博士郭公忠恕》: “放口忤无须, 何门求造膝。”
- 放参 1. 放人进衙参谒。 ▶ 《三国演义》第二回: “ 玄德 几番自往求免, 俱被门役阻住, 不肯放参。” 2. 指佛门中放免晚参(晚上坐禅)。 放参须敲钟三下, 谓之放参钟。 ▶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三出: “[内作钟声三响][副末]呀, 菩萨放参了, 人犯带过一边。” ▶ 清 吴伟业 《灵岩继起和尚住虎丘祖席》诗: “居然歌舞地, 人为放参来。”
- 放古 仿古, 模仿古代的事例。 ▶ 《汉书‧贡禹传》: “臣愚以为尽如太古难, 宜少放古以自节焉。” ▶ 《汉书‧儿宽传》: “及议欲放古巡狩封禅之事, 诸儒对者五十馀人, 未能有所定。” ▶ 颜师古 注: “放, 依也。”
- 放去 1. 抛弃, 丢开。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 庾子嵩 读《庄子》, 开卷一尺许便放去, 曰: ‘了不异人意。 ’” 宋 欧阳修 《国学试策第三道》: “自 秦 历 汉 , 积弊相沿, 权宜适时, 放去古法。” 2. 释放使离开。 ▶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正犹豫间, 张辽 纵马而至。 ▶ 云长 见了, 又动故旧之情, 长叹一声, 并皆放去。” ▶ 《三国演义》第八七回: “寇入掌中还放去, 人居化外未能降。”
- 放告 旧时官府每月定期坐衙受理案件叫“放告”。 ▶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三摺: “小官是本处县官, 今日升厅, 坐起早衙, 张千 , 喝撺箱放告。” ▶ 明 郑若庸 《玉玦记‧阳勘》: “叨蒙圣恩, 改擢京兆府尹……今日放告日子, 且开了衙门, 理会政事。” ▶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放告日期》: “今州县放告收呈俱有日期。 按《周礼》: 朝士掌九棘三槐, 凡士之治有期日, 国中一旬, 郊二旬, 野三旬, 都三月, 期内听, 期外不听。 似今之放告收呈矣。”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 “我到任后, 放告的头一天, 便有一个已故盐商之妾 罗魏氏 , 告他儿子 罗荣统 的不孝。”
- 放却 放下。 ▶ 唐 许岷 《木兰花》词: “宝筝金鸭任生尘, 绣画工夫全放却。”
- 放告牌 旧时官府每月定期坐衙受理案件时挂出的通告牌。 ▶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摺: “现为 济州 知府之职, 今日升厅坐早衙, 张千 , 喝撺箱抬放告牌出去。” ▶ 明 郑若庸 《玉玦记‧阳勘》: “拿放告牌出去, 有告状的着他入来。” ▶ 《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 “﹝ 安童 ﹞打听巡按御史在 东昌府 住扎……自思: 我若说下书的, 门上人决不肯放;不如等放告牌出来, 我跪门进去, 连状带书呈上。”
- 放印子 fàngyìn zi借给别人印子钱。参看〖印子钱〗。
- 放命 逆命, 违命。 ▶ 《汉书‧傅喜传》: “ 高武侯 喜 无功而封, 内怀不忠, 附下罔上, 与故大司空 丹 同心背畔, 放命圮族, 亏损德化。” ▶ 《魏书‧皮喜传》: “往年 氐 羌 放命, 侵窃边戍。”参见“ 方命 ”。
- 放包袱 fàngbāo fu比喻消除思想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