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山超海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xié shān chāo hǎi
【解释】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拼音码】xsch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挟山 见“ 挟山超海 ”。
- 超 chāo ㄔㄠˉ1)越过,高出:~越。高~。~出。~额。~龄。~等。~...
- 海 hǎi ㄏㄞˇ1)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
- 拔山超海 bá shān chāo hǎi 【解释】拔起高山,超越大海。比喻力量极大。【出处】北周·庾信《拟连珠》:“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示例】天经地纬之帝,求制礼乐之才;拨乱反正之君,资~之力。(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拼音码】bsch【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力量很大
- 挟带 xiédài[carry] 携带风挟带着沙砾袭击岩石和断崖
- 挟忿 犹怀恨。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台省‧台疏讥谑》: “ 房 乃再疏攻之, 以鄙臣挟忿妄辨, 大肆鸱张为名。” ▶ 《清史稿‧世祖纪二》: “诸臣毋歧方隅, 毋立门户, 毋挟忿肆诬, 毋摭嫌苛讦, 庶还荡平之治。”
- 挟尺 古时相马术语。 谓马的胸脯宽一尺以上。 ▶ 《梁书‧张率传》: “ 河南国 献舞马, 诏 率 赋之, 曰: ‘……尔其挟尺县凿之辨, 附蝉伏兔之别, 十形五观之姿, 三毛八肉之势, 臣何得而称焉。 ’”
- 挟怨 犹怀恨。 ▶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 “进士 黄时偁 、 段光远 遗 金 人书, 言 忻 等皆前日幸滥渠魁, 今挟怨生事, 罪不可赦, 宜斩首以徇。” ▶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 “按院也将 汪公 为县令时, 挟怨诬人始末, 细细详辩一本。” ▶ 《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四‧归田稿》: “ 迁 当归里以后, 正 刘瑾 、 焦芳 等挟怨修郤, 日在危疑震撼之中。”
- 挟嫌 xiéxián〈书〉怀恨:~报复。
- 挟恃 倚仗。 ▶ 《北齐书‧崔昂传》: “前者 崔暹 、 季舒 为之亲援, 后乃 高德政 是其中表, 常有挟恃, 意色矜高, 以此不为名流所服。”
- 挟持 xiéchí①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多指坏人捉住好人)。②用威力强迫对方服从。
- 挟天子以令诸侯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解释】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出处】《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拼音码】xtzh【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