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瓮灌园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bào wèng guàn yuán
【解释】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见一位老人抱着水瓮去灌园,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示例】明·梁辰鱼《浣纱记·谈义》:“投竿垂饵,晦幽迹于渭滨;~,绝机心于汉渚。”
【拼音码】bwcg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安于现状,不想改变
【故事】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时,看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水瓮去浇菜,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我并不是不知道那样做,而是不愿那样做。”
- 抱瓮 见“ 抱瓮灌园 ”。
- 灌园 1. 浇灌园圃。 ...
- 灌园 1. 浇灌园圃。 ▶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 “是故身率妻子, 戮力耕桑, 灌园治产, 以给公上。” ▶ 《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 “你可会灌园么?” 许地山 《空山灵雨‧落花生》: “买种的买种, 动土的动土, 灌园的灌园, 过不了几个月, 居然收获了。” 2. 从事田园劳动。 后谓退隐家居。 ▶ 《史记‧商君列传》: “君之危若朝露, 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 灌园于鄙。” ▶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是以 孙叔敖 三去相而不悔, 于陵子仲 辞三公为人灌园。” ▶ 三国 魏 阮籍 《辞蒋太尉辟命奏记》: “ 仲子 守志, 楚王 不夺其灌园。” ▶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八: “灌园何其鄙, 皎皎 于陵 中。” ▶ 明 唐顺之 《村居》诗之一: “偶然灌园兴, 不是学 于陵 。”
- 抱瓮出灌 bào wèng chū guàn 【解释】抱着水瓮去灌溉。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出处】《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拼音码】bwcg
- 抱甕灌园 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甕去浇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见《庄子·天地》。后以“抱甕灌园”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 抱疚 心怀愧疚。 ▶ 王西彦 《曙》: “在蒙胧中, 我听到 金小妹 对 四宝 抱疚地说: ‘对不起了, 王四嫂 , 我要写点东西……’”
- 抱疴 1. 宋 梅尧臣 《谢王汝州复劝饮》诗: “不死常抱疴, 于身宁自贵。” ▶ 清 吴嘉纪 《七歌》之二: “我昔抱疴母在时, 千里就医不相离。” ▶ 清 黄周星 《补张灵<崔莹合传>》: “忽抱疴, 数日不起。” 2. 抱病。 ▶ 宋 梅尧臣 《谢王汝州复劝饮》诗: “不死常抱疴, 于身宁自贵。” ▶ 清 吴嘉纪 《七歌》之二: “我昔抱疴母在时, 千里就医不相离。” ▶ 清 黄周星 《补张灵<崔莹合传>》: “忽抱疴, 数日不起。”
- 抱璧 1. 见“ 抱璞 ”。 2. 《左传‧哀公十七年》: “﹝ 卫庄公 ﹞入于 戎州 己氏 。 初, 公自城上见 己氏 之妻发美, 使髡之, 以为 吕姜 鬄。 既入焉, 而示之璧, 曰: ‘活我, 吾与女璧。 ’ 己氏 曰: ‘杀女, 璧其焉往?’遂杀之, 而取其璧。”后因以“抱璧”指怀宝招祸。 ▶ 宋 李清照 《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身既怀臭之可嫌, 惟求脱去;彼素抱璧之将往, 决欲杀之。”
- 抱疹 抱病。 ▶ 宋 梅尧臣 《得曾巩秀才所附滁州欧阳永叔书答意》诗: “相望未得亲, 终朝如抱疹。”
- 抱璞泣血 抱璞泣血拼音:bào pú qì xuè 注音:ㄅㄠˋ ㄆㄨˊ ㄑㄧˋ ㄒㄩㄝˋ 成语解释抱璞泣血【拼音】:bào pú qì xuè【解释】:比喻怀才不遇,伤心悲痛。
- 抱疾 抱病。 ▶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序: “吾抱疾多年, 不复为文。” ▶ 唐 徐夤《旅次寓题》诗: “途穷怜抱疾, 世乱耻登科。” ▶ 明 高启 《卧病东馆简诸友生》诗: “抱疾卧东城, 文墨成久荒。”
- 抱璞 1.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献璞玉于 厉王 , 玉工说: “石也。” ▶ 厉王 以 和 为诳, 断其左足。 ▶ 武王 时复献之, 又以为石, 断其右足。 ▶ 文王 即位, 和 抱璞哭泣于 楚山 之下, 泪尽继之以血。 ▶ 文王 乃使玉工剖其璞, 得美玉。 见《韩非子‧和氏》。 后因以“抱璞”喻怀才不遇。 ▶ 汉 东方朔 《七谏》: “ 和 抱璞而泣血兮, 安得良工而剖之。” ▶ 《晋书‧应詹传》: “四门开辟, 英彦凫藻, 收春华于京辇, 采秋实于岩薮, 而 泓 抱璞 荆山 , 未剖 和 璧。” ▶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赠处》: “双璧产 荆山 , 望如虹, 气如烟, 悠悠抱璞空流怨。” ▶ 郁达夫 《杂感》诗之一: “俊逸灵奇宰相才, 卞和 抱璞古今哀。”亦作“ 抱玉 ”、“ 抱璧 ”。 ▶ 汉 王充 《论衡‧讲瑞》: “美玉隐在石中, 楚王 、令尹不能知, 故有抱玉泣血之痛。” ▶ 宋 梅尧臣 《汝南江邻几云鄎南并淮浮光山有张隐居故江有慕之作予辄次其韵》: “且奉采兰养, 应无抱玉啼。” ▶ 明 何景明 《种麻篇》: “断金俟同志, 抱玉难自宣。”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 “自笑投珠, 谁怜抱璧双刖。” 2. 战国 齐宣王 欲用 颜斶 , 斶 辞曰: “夫玉生于山, 制则破焉, 非弗宝贵矣, 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 推选则禄焉, 非不得尊遂也, 然而形神不全。 ▶ 斶 愿得归。”见《战国策‧齐策四》。 后因以“抱璞”指保持本色, 不为爵禄所惑。 ▶ 汉 蔡邕 《释诲》: “仆不能参迹于若人, 故抱璞而优游。” ▶ 宋 王禹偁 《圣人无名赋》: “惟澹惟默, 固抱璞以含章;不识不知, 岂命氏而考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