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伏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恐惧而伏于地。
▶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遵言》: “又见夜叉辈六七人……遥见 四郎 , 戢毒栗立, 惕伏战悚而拜。”
- 惕 tì ㄊㄧˋ1)戒惧,小心谨慎:警~。~惧。~~。~厉(心怀戒惧。亦作...
- 伏 fú ㄈㄨˊ1)趴,脸向下,体前屈:~卧。~案读书。2)低下去:此起彼...
- 惕伤 恐惧悲伤。
- 惕 tì ㄊㄧˋ1)戒惧,小心谨慎:警~。~惧。~~。~厉(心怀戒惧。亦作“惕砺”)。2)疾速:“一日~,一日留”。·参考词汇:watchful昼警夕惕 惕惕 日乾夕惕 夕惕若厉 寅忧夕惕 惕励 朝乾夕惕 警惕性 夕惕朝乾 警惕 昼乾夕惕 魂惊魄惕 怵惕 神竦心惕 惕厉
- 惕兢 犹惕栗。 ▶ 前蜀 杜光庭 《敕醮诸名山大川词》: “迩者军国事繁, 干戈岁用, 未遑周普, 常抱惕兢。”
- 惔焚 如火焚烧。 用以形容大旱。 语本《诗‧大雅‧云汉》: “旱魃为虐, 如惔如焚。” ▶ 宋 王安石 《定林寺》诗: “城市少美蔬, 想今困惔焚。” ▶ 明 李东阳 《久旱》诗: “忧心剧惔焚, 中热不可制。”
- 惕励 tìlì同‘惕厉’。
- 惔怕 淡泊。 ▶ 《金石萃编‧北齐刘碑造像铭》: “夫妙静虚凝, 圣踪难寻, 惔怕无相, 非有心能知。”
- 惕厉 tìlì警惕;戒惧:日夜~。也作惕励。
- 惔 tán ㄊㄢˊ1)火烧:“忧心如~。”dàn ㄉㄢˋ1)淡泊:“平易恬~,则忧患不能入。”2)恨。虚无恬惔
- 惕号 惊恐呼号。 ▶ 《易‧夬》: “惕号, 莫夜有戎, 勿恤。” ▶ 王弼 注: “虽有惕惧号呼, 莫夜有戎, 不忧不惑, 故勿恤也。”
- 惓惓之忱 惓惓之忱 基本解释:惓惓:恳切,形容恳切、真实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