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廷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1. 宗庙或庙宇的前殿。
▶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 “ 正始 五年, 冬十一月癸卯, 诏祀故尚书令 荀攸 于太祖庙廷。”
▶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姚广孝》: “ 广孝 赠 荣国公 , 谥 恭靖 , 配享 成祖 庙廷。”
▶ 《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若得神灵庇护, 保佑氏儿身体康健, 情愿绣下长幡二首, 外加礼物, 亲诣庙廷顶礼酬谢。”
2. 君王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
▶ 《吴子‧励士》: “于是 武侯 设坐庙廷, 为三行飨士大夫。”
▶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五》: “据此, 则庶人之议, 非私议于草野, 乃议于庙廷之上也。”
- 庙 (廟)miào ㄇㄧㄠˋ1)供奉祖先的房屋:家~。宗~。太~。2)供神...
- 廷 tíng ㄊㄧㄥˊ1)封建时代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朝(cháo)~。宫...
- 庙律 朝廷的法制。 ▶ 《宋书‧黄回传》: “ 新亭 背叛, 投拜寇埸, 异规既扇, 庙律几殆。”
- 庙战 朝廷对于战事的筹划和决策。 ▶ 《淮南子‧兵略训》: “凡用兵者, 必先自庙战, 主孰贤, 将孰能, 民孰附, 国孰治, 蓄积孰多, 士卒孰精, 甲兵孰利, 器备孰便, 故运筹于庙堂之上, 而决胜乎千里之外矣。” ▶ 《文子‧微明》: “故察于刀笔之迹者, 不知治乱之本;习于行阵之事者, 不知庙战之权。”
- 庙庭 1. 朝堂;朝廷。 ▶ 《周书‧晋荡公护传》: “十月, 帝于庙庭授 护 斧钺。” 2. 宗庙;神庙。 ▶ 《宋史‧真宗纪一》: “以太师赠 济阳郡王 曹彬 , 配飨 太祖 庙庭。” ▶ 清 恽敬 《都昌元将军庙碑铭》: “其积形之神, 与有血气者常往来, 而人之所接, 皆以人之事事神, 为之像设, 为之庙庭, 为之牲牢酒醴, 为之官爵名号。”
- 庙户 监守太庙的民户。 ▶ 《元史‧祭祀志六》: “明年, 祭器、乐器俱备, 以医籍百四十有八户充庙户、礼乐生。” ▶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经费下》: “膳夫二名, 庙户三名, 俱见均徭下。”
- 庙庖 宗庙中的厨房。
- 庙攻 用朝廷制订的策略制胜敌人。 ▶ 《韩非子‧内储说下》: “‘参疑’‘废置’之事, 明主绝之于内而施之于外, 资其轻者, 辅其弱者, 此谓庙攻。”
- 庙幄 指朝廷。 ▶ 宋 苏辙 《和李诚之待制燕别西湖》: “庙幄新谋帅, 河间 最近胡。 安边本馀事, 清赏信良图。”
- 庙朝 1. 宗庙和朝廷。 ▶ 《孔子家语‧观周》: “考明堂之则, 察庙朝之度。” ▶ 王肃 注: “宗庙、朝廷之法度也。” 2. 专指朝廷。 君主听政的地方。 ▶ 《战国策‧秦策三》: “臣今见王独立于庙朝矣。” ▶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坐于庙朝, 进退百官, 而佐天子出令。” 3. 专指朝廷。 以君主为首的中央政府。 ▶ 宋 陈亮 《谢杨解元启》: “故庙朝徒叹于乏才, 而川泽岂闻于遗士!” 明 宋濂 《龙门子凝道记‧采苓符》: “予闻马之瘠肥责乎牧圉, 民之休戚系乎庙朝。”
- 庙市 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的集市。 ▶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京师有个风俗: 每遇初一、十五、二十五日, 谓之庙市。 凡百般货物俱赶在城隍庙前, 直摆到 刑部街 上来卖。” ▶ 清 陈维崧 《瑞鹤仙‧慈仁寺松》词: “只新来庙市, 喧豗蹙踏。” ▶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 “新年到庙市上去看年画。”参见“ 庙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