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手机版
- chángzhù
①经常居住:~之地 ㄧ~人口。
②佛教指佛法无生灭变迁。
③佛教、道教指寺观及其田产什物等。
- 常 cháng ㄔㄤˊ1)长久,经久不变:~数。~量(亦称“恒量”)。~项...
- 住 zhù ㄓㄨˋ1)长期居留或短暂歇息:居~。~宿。~房。~户。2)停,...
- 常住奴 旧时寺院中的奴仆。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 “﹝僧 一行 ﹞又密选常住奴二人, 授以布囊。”
- 十方常住 佛教语。 四种常住之一。 谓接待往来僧人的寺院。 亦称庙产等物品。 见《行事钞》卷中之一。 ▶ 《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 “十方常住: 如僧家供僧常食, 体通四方。” ▶ 《水浒传》第六回: “我这里是个非细去处。 只因是十方常住, 被一个云游和尚, 引着一个道人, 来此住持, 把常住有的没的都毁坏了。”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 “及病起往访, 则寺中无是二僧。 或曰古佛现化;或曰十方常住, 来往如云, 萍水偶逢, 已飞锡他往云。”
- 常位 1. 固定的位置。 ▶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社稷无常奉, 君臣无常位, 自古已然。” ▶ 《孙子‧虚实》: “五行无常胜, 四时无常位。” ▶ 《汉书‧郊祀志下》: “天墬有常位, 不得常合, 此其各特祀者也。” 2. 谓因功而世有的爵位。 ▶ 《国语‧晋语八》: “君抡贤人之后有常位于国者而立之, 亦抡逞志亏君以乱国者之后而去之。”
- 常体 1. 犹通例。 ▶ 《荀子‧荣辱》: “乐易者常寿长, 忧险者常夭折, 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 ▶ 《后汉书‧邓张徐张胡传论》: “怀禄以图存者, 仕子之恒情;审能而就列者, 出身之常体。” ▶ 《魏书‧食货志》: “输京之时, 听其即纳, 不得杂合, 违失常体。” 2. 固定的格式。 ▶ 《南史‧张邵传》: “夫文岂有常体, 但以有体为常。” 3. 平素的风格。 ▶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卷中 崔颢 诗评语: “ 颢 年少为诗, 名陷轻薄, 晚节忽变常体, 风骨凛然, 一窥塞垣, 说尽戎旅。”
- 常伯 周 官名。 君主左右管理民事的大臣。 以从诸伯中选拔, 故名。 ▶ 《书‧立政》: “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 ▶ 蔡沈 集传: “有牧民之长曰常伯。”后因以称皇帝的近臣, 如侍中、散骑常侍等。 ▶ 《汉书‧谷永传》: “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 皆使学先王之道, 知君臣之义。” ▶ 颜师古 注: “常伯, 侍中也。” ▶ 晋 潘岳 《藉田赋》: “常伯陪乘, 太仆秉辔。”
- 常例 chánglì常规①;惯例:沿用~ㄧ不能按~行事。
- 常伦 1. 伦常。 ▶ 《史记‧宋微子世家》: “于乎!维天阴定下民, 相和其居, 我不知其常伦所序。” 2. 常序;常类。 ▶ 晋 左思 《魏都赋》: “缪默语之常伦, 牵胶言而逾侈。” ▶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嵇中散》: “远想出宏域, 高步超常伦。” ▶ 明 宋濂 《新注楞伽经后序》: “唯 柏庭 法师 善月 依 天台 教旨, 著为通义, 敻然绝出常伦。”程善之《赠陈子松藤》诗: “良宵剪烛各尔汝, 已见遭际殊常伦。” 3. 一定的规律。 ▶ 唐 孟云卿 《伤时》诗之一: “大方载群物, 生死有常伦。”
- 常例钱 按惯例送的钱。 旧时官员、吏役向人勒索的名目之一。 ▶ 《水浒传》第三七回: “新到配军, 如何不送常例钱来与我!”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俎》: “ 元 朝末年, 官贪吏污, 始因 蒙古 色目 人罔然不知廉耻之为何物。 其问人讨钱各有名目: 所属始参曰拜见钱……管事而索曰常例钱。”
- 常会 chánghuì规定在一定期间举行的会议;例会。
- 常任 chángrèn长期担任的:~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