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xí ㄒㄧˊ
1)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古人用以坐、卧,现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子。草~。苇~。竹~。凉~。~地而坐。~卷(juǎn)。
2)座位:~位。~次。出~。列~。
3)酒筵,成桌的饭菜:筵~。宴~。酒~。
4)特指议会中当选的人数:四~。
5)职位:主~。西~(塾师)。
6)量词:一~酒。
7)姓。
·参考词汇:
banquet feast mat seat
- 席上 1. 筵席之上首。 ▶ 《礼记‧燕义》: “诸侯燕礼之义, 君立阼阶之东南……君独升, 立席上, 西面特立。” 2. 指筵席上。 ▶ 唐 方干 《江南闻新曲》诗: “席上新声花下杯, 一声声被拍声催。” ▶ 《西游补》第五回: “ 行者 恐怕席上久了, 有误路程, 便详醉欲呕。”参见“ 席下 ”。 3. 指儒学。 ▶ 《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 “贵清静者, 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 以柱下为诞辞。” ▶ 李贤 注: “清静, 谓道家也;席上, 谓儒也。” ▶ 《南史‧隐逸传下‧马枢》: “束名实则刍芥柱下之言, 玩清虚则糠秕席上之说。” ▶ 宋 俞琰 有《席上腐谈》一书。 详“ 席珍 ”。
- 帬腰 帬腰拼音:qún yāo 注音:ㄑㄩㄣˊ ㄧㄠ 词语解释1.裙子上的腰带。比喻春季 杭州 西湖 洲中的 孤山寺 小路。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緑帬腰一道斜。”自注:“ 孤山寺 路在湖洲中,草緑时,望如帬腰。”一本作“ 裙腰 ”。 宋 苏轼 《和秦太虚梅花》:“ 孤山 山下醉眠处,点缀帬腰纷不扫。”2.用以泛喻绿草丛生的小路。
- 席上之珍 席上之珍拼音:xí shàng zhī zhēn 注音:ㄒㄧˊ ㄕㄤˋ ㄓㄧ ㄓㄣ 成语解释席上之珍【拼音】:xí shàng zhī zhēn【解释】:筵席上的珍品。比喻至美的义理或人才。【出处】:《礼记·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示例】:世兄是锦衣玉食,无不遂心的,心是文章经济,高出人上,所以老伯钟爱,将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五回
- 帬幄 帬幄拼音:qún wò 注音:ㄑㄩㄣˊ ㄨㄛˋ 词语解释谓张裙为帷幄。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裙幄》:“ 长安 士女游春野步,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红帬递相插掛,以为宴幄。” 清 厉鹗 《二月十六日包家山看桃花》诗:“餳簫帬幄柏下集,放眼终嫌少恢廓。”
- 席上珍 1. 见“ 席珍 ”。 2. 可供席上珍玩的物品。 ▶ 费砚 《抚印宗派绝句》: “百炼老铁圆且润, 治印能为席上珍。”
- 帬帽 帬帽拼音:qún mào 注音:ㄑㄩㄣˊ ㄇㄠˋ 词语解释南朝 士大夫所戴的一种高顶垂裙的帽子。《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二年》:“ 宋 元嘉 之世,诸王入斋閤,得白服、帬帽见人主;唯出 太极 四厢,乃备朝服。” 胡三省 注:“ 宋 齐 之间,制高屋帽,下帬盖。”
- 席下 1. 筵席西首。 ▶ 《仪礼‧燕礼》: “所赐者兴, 受爵, 降席下, 奠爵, 再拜稽首。” ▶ 郑玄 注: “席下, 席西也。” ▶ 贾公彦 疏: “宾与卿大夫, 席皆南面统于君, 皆以东为上, 故知席下为席西也。” 2. 对他人的敬称。 ▶ 宋 王观国 《学林‧朕》: “今自高而侮人则曰足下, 而称尊者为座下、几下、席下、阁下。” ▶ 清 颜光敏 《颜氏家藏尺牍‧致桂学博馥》: “足下、坐下、几下、席下、閤下……其义本同, 而世有尊卑吉凶之别, 然则拘俗不逾, 在昔然矣。” 3. 卧席之下。 ▶ 《尔雅翼‧释草三》: “芸, 类豌豆作小丛生, 其叶极芳香, 秋后叶间微白如粉汗, 江 南人采置席下, 能去蚤虱。”
- 帬屐 帬屐拼音:qún jī 注音:ㄑㄩㄣˊ ㄐㄧ 词语解释比喻注重衣饰的年轻人。 清 黄景仁 《王述庵先生招集蒲褐山房》诗:“帬屐都饶 晋 代风,风流更属 王 家事。”
- 席不暇暖 xí bù xiá nuǎn 【解释】连座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出处】唐·韩愈《争臣论》:“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拼音码】xbxn【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形容事务繁忙【英文】be in a tearing hurry
- 帬介 帬介拼音:qún jiè 注音:ㄑㄩㄣˊ ㄐㄧㄝ ˋ 词语解释鳖有介壳,背甲周围厚实的软边,似衣裙边,故称。 宋 黄庭坚 《食笋十韵》:“烹鹅杂股掌,炮鳖乱裙介。” 清 钱谦益 《鳖虱》诗:“形圆脊微穹,帬介儼环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