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役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chāiyì
①封建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动。
②旧时称在衙门中当差的人。
- 差 chà ㄔㄚˋ1)错误:话说~了。2)不相当,不相合:~不多。3)缺欠...
- 役 yì ㄧˋ1)服兵务,从军:从~。现~。2)战事:战~。3)服劳力之事...
- 杂泛差役 元 明 时指各种不定的零碎的徭役、差使, 如斫柴、修仓、运料、接递等等。 ▶ 《元典章‧圣政一‧兴学校》: “应系籍儒户, 杂泛差役, 依例蠲免。” ▶ 明 李东阳 《应诏陈言奏》: “惟杂泛差役及额外科派, 请下有司, 痛令裁省。”亦作“ 杂泛差徭 ”。 ▶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养老》: “天下富民年八十以上赐爵里士, 九十以上赐爵社士, 咸许冠带, 与县官平礼, 免杂泛差徭。” ▶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 “身充里正实难当, 杂泛差徭日夜忙。”
- 差徭 徭役。 ▶ 宋 范仲淹 《奏重定职田顷亩》: “如将地土影庇, 令免却合入差徭及抑配。” ▶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 “身充里正实难当, 杂泛差徭日夜忙。”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总论》: “每有差徭, 俱照丁派。”
- 差彊人意 亦作“差强人意”。《后汉书·吴汉传》:“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彊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意谓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后谓尚能令人满意。
- 差忒 差错;误差。 ▶ 《吕氏春秋‧季夏》: “是月也, 命妇官染采, 黼黻文章, 必以法故, 无或差忒。” ▶ 《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下》: “尝因乾象差忒, 宫中或有怪异。” ▶ 宋 叶适 《故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 “论承平至渡 江 公卿行事本末, 其人贤不肖, 无一差忒。” ▶ 太平天国 洪仁玕 《英杰归真》: “《唐志》又谓天为动物, 久则差忒, 不得不屡变其法以求之。” ▶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 “今有四时辰表, 甲者密合晷景, 无所差忒。”
- 差强人意 chā qiáng rén yì 【解释】勉强使人满意。【出处】《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示例】我得了这一封信,似乎还~。(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六回)【拼音码】cqry【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尚能令人满意【英文】be barely satisfactory 【故事】东汉初年,刘秀起兵攻打王莽,吴汉投奔刘秀,为刘秀出谋划策,深得刘秀的器重。特别是刘秀打了败仗后,吴汉总是与士兵磨砺武器,准备战斗,鼓舞士气。刘秀当上皇帝后,封吴汉为广平侯
- 差悮 差悮拼音:chà wù 注音:ㄔㄚˋ ㄨˋ 词语解释见“ 差误 ”。
- 差异法 差异法拼音:chā yì fǎ 注音:ㄔㄚ ㄧˋ ㄈㄚˇ 词语解释 探求现象因果联系的方法之一。如果在被研究的现象出现的场合与它不出现的场合中,只有一种先行情况在前一种场合出现而在后一种场合不出现,那么这种情况就是该现象的原因。如将闹钟放在玻璃罩里,使它打铃,可以听见铃声;再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闹钟打铃时就听不见铃声了。由此认为空气是声音传播的原因。差异法得出的结果也有或然性。
- 差愈 略胜, 较好。 ▶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 “ 孔子 以子妻 公冶长 , 而兄子妻 南容 。 或谓 南容 之贤差愈于 公冶长 , 圣人所以避嫌。” ▶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 “今宗法必有差愈于古宗法者, 古宗法亦有差愈于 甄氏 所见之宗法者。” II病愈。 ▶ 三国 魏 曹操 《追称丁幼阳令》: “昔吾同县有 丁幼阳 者, 其人衣冠良士, 又学问材器, 吾爱之。 后以忧恚得狂病, 即差愈, 往来故当共宿止。”
- 差异 chāyì差别;不相同:南北气候~很大ㄧ赛场上几个评委的打分有~。
- 差慰人意 差慰人意 基本解释:很能使人的心感到安适。指某种情况使人满意。
- 差度 衡量选择。 ▶ 《汉书‧王莽传上》: “已使有司徵 孝宣皇帝 玄孙二十三人, 差度宜者, 以嗣 孝平皇帝 之后。” ▶ 颜师古 注: “差度谓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