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坏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1. 塌毁。
▶ 汉 枚乘 《七发》: “覆亏邱陵, 平夷西畔。 崩坏陂池, 险险戏戏。”
▶ 《水浒传》第十回: “仰面看那草屋时, 四下里崩坏了, 又被朔风吹撼, 摇振得动。”
2. 败坏衰落。
▶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君道崩坏, 下乱, 百姓将失其所矣。”
▶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 “仆常痛诗道崩坏……不量才力, 欲扶起之。”
▶ 宋 苏轼 《与封守朱朝清书》: “新说方炽, 古学崩坏, 言之伤心。”
▶ 鲁迅 《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旧社会将近崩坏之际, 是常常会有近似带革命性的文学作品出现的, 然而其实并非真的革命文学。”
- 崩 bēng ㄅㄥˉ1)倒塌:~塌。~坍。~毁。~解(jiě)。~溃。~决...
- 坏 (壞)huài ㄏㄨㄞˋ1)品质恶劣,有害:~蛋。~人。~事。~水。2...
- 崩坠 1. 倒塌坠落。 ▶ 《列子‧天瑞》: “ 杞国 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亡所寄, 废寝食者。” ▶ 汉 王充 《论衡‧效力》: “至于大石, 沙土不覆, 山不能持, 处危峭之际, 则必崩坠于坑谷之间矣。”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 “故 阿路猱山 增高无已, 寻即崩坠。” 2. 指坠落。 3. 碎裂;摧裂。 ▶ 《宋书‧庐江王褘传》: “朕当时惶骇, 五内崩坠, 于其语次, 劣得小止。”
- 崩坍 bēngtān悬崖、陡坡上的岩石、泥土崩裂散落下来;崩塌:山崖~。
- 崩坼 1. 倒塌断裂。 ▶ 唐 元结 《异泉铭并序》: “山巅是秋崩坼, 有穴出泉。” ▶ 宋 范成大 《望海亭赋》: “浮光如线, 涛头千尺, 方铁马之横溃, 倏银山之崩坼。” 2. 山崩地坼。 比喻社会大变乱。 ▶ 唐 王勃 《倬彼我系》诗: “ 晋 历崩坼, 衣冠扰弊。”
- 崩圮 塌毁。 ▶ 唐 颜真卿 《通议大夫崔孝公宅陋室铭记》: “逆胡再陷 洛阳 , 屋遂崩圮, 唯檐下废井存焉。”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皇舅墓》: “ 至正 辛卯, 中原大水, 舟行木杪间;及水退, 土阜崩圮, 墓门显露。” ▶ 清 褚人获 《坚瓠四集‧夹浦江豚》: “历年洪水为灾, 田禾湮害, 桥梁崩圮。”
- 崩城 城墙倒塌。 语出 汉 刘向 《列女传‧齐杞梁妻》: “ 庄公 袭 莒 , 殖 ( 杞梁殖 )战而死…… 杞梁 之妻无子, 内外皆无五属之亲, 既无所归, 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 内诚动人, 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 十日, 而城为之崩。” ▶ 《后汉书‧袁绍传》: “ 绍 上书曰: ‘臣闻昔有哀叹而霜陨, 悲哭而崩城者。 ’”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 “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 譬人之情不能动天, 崩城陨霜, 臣初信之, 以臣心况, 徒虚语耳。” ▶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 “击哀响则春台之人怅焉而雪泣, 起欢情则崩城之妇粲然而微笑。”
- 崩号 叩头号哭。 ▶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 “感惟崩号, 兴言泣血。” ▶ 逯钦立 注: “崩, 崩角, 叩头触地。”
- 崩塌 bēngtā崩裂而倒塌:江堤~。
- 崩奔 1. 水流冲激堤岸而奔涌。 ▶ 《文选‧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 “洲岛骤回合, 圻岸屡崩奔。” ▶ 吕向 注: “水激其岸, 崩颓奔波也。” ▶ 唐 李白 《大鹏赋》: “五岳为之震荡, 百川为之崩奔。” ▶ 宋 黄庭坚 《阻风铜陵》诗: “洪波崩奔去, 天地无限隔。” 2. 奔波;奔驰。 ▶ 唐 杜甫 《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诗: “高贤意不暇, 王命久崩奔。” ▶ 仇兆鳌 注: “山下堕曰崩, 水急流曰奔。 此比行役之匆遽。” ▶ 宋 范成大 《贺乐丈先生南郭新居》诗: “崩奔风涛里, 得此巢龟荷。” ▶ 元 王逢《题马洲书院》诗: “郊麟初隐遁, 野兕遂崩奔。” ▶ 明 唐顺之 《双寿图歌》: “千年神物照魑魅, 满山精怪争崩奔。”
- 崩剥 1. 纷乱, 衰乱。 ▶ 《后汉书‧董卓传论》: “ 董卓 初以虓阚为情, 因遭崩剥之埶, 故得蹈藉彝伦, 毁裂畿服。” ▶ 李贤 注: “剥犹乱也。” 2. 倒塌;剥落。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纤列之状如一古, 崩剥之势似千年。” ▶ 唐 韦应物 《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诗: “墙宇或崩剥, 不见旧题名。” ▶ 清 陈维崧 《倾杯乐‧善权寺火》词: “雨淋浪, 藓崩剥, 坏梁雷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