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湫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山中的水潭。
- 山 shān ㄕㄢˉ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
- 湫 qiū ㄑㄧㄡˉ1)水潭:“南有龙兮在山~”。大龙~(瀑布,在中国浙江...
- 山源 1. 山的深处。 ▶ 唐 贺知章 《望人家桃李花》诗: “山源夜雨渡仙家, 朝发东园桃李花。” ▶ 《宋史‧礼志十六》: “此水出于山源, 清澄甘洁。” 2. 指人中。 唇上鼻下之间中央的凹陷处。 ▶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 “鼻中隔之际, 名曰山源。” ▶ 明 陈继儒 《笔记》卷一: “ 紫微夫人 诰: ‘仰和天真, 俯按山源。 ’天真是两眉之角, 山源是鼻下人中也。”
- 山游 游览山景。 ▶ 南朝 宋 谢灵运 《罗浮山赋》: “鼓兰枻以水宿, 杖桂策以山游。” ▶ 唐 李颀 《题綦毋校书别业》诗: “岂伊问天命, 但欲为山游。” ▶ 明 王守仁 《蟠龙山中用韵》: “真惭廪食虚官守, 只把山游做课程。”
- 山溜 亦作“山溜”。 山间向下倾注的细小水流。 ▶ 《孔丛子‧连丛子上》: “山溜至柔, 石为之穿。” ▶ 晋 陆机 《招隐诗》: “山溜何泠泠, 飞泉漱鸣玉。” ▶ 前蜀 贯休 《湖上作》诗: “山溜穿苔壁, 风锺度雪林。” ▶ 宋 欧阳修 《浮槎山水记》: “至于荫长松, 藉丰草, 听山溜之潺湲, 饮石泉之滴沥, 此山林者之乐也。” ▶ 明 无名氏 《八声甘州‧合筝》套曲: “见天风淅淅, 山溜泠泠。”
- 山温水软 山温水软 基本解释:温:温柔;软:柔软。山温柔,水柔软。形容景色幽雅。
- 山溜穿石 shān liù chuān shí 【解释】山里的滴水可以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溜穿石。”【拼音码】slcs
- 山渌 山间清泉。 ▶ 宋 苏轼 《书林逋诗后》诗: “ 吴 侬生长湖山曲, 呼吸湖光饮山渌。” ▶ 元 黄缙 《题清华亭》诗: “谁能与之游, 食芳饮山渌。”
- 山溪 亦作“山溪”。 1. 山川;山河。 ▶ 《孟子‧公孙丑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三国志‧魏志‧牵招传》: “若欲潜袭, 则山溪艰险, 资粮转运, 难以密办。” 2. 山中溪水。 ▶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 “ 江 南山溪水中有射工虫, 甲虫之类也。” ▶ 唐 戴叔伦 《宿灵岩寺》诗: “雨急山溪涨, 云迷岭树低。” ▶ 明 李梦阳 《门前溪》诗: “山溪信清浅, 入海作洪波。”
- 山渊之精 山渊之精 基本解释:大山和江河所珍藏的精华。我指璧玉和珍珠。
- 山漏 山中的计时器。 ▶ 晋 慧要 在 庐山 立十二叶芙蓉于泉水中, 因流转动, 以定十二时。 见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释道祖附录‧慧要传》。 ▶ 唐 王勃 《焦岸早行和陆四》: “猿吟山漏晓, 萤散野风秋。” ▶ 清 汪懋麟 《再过借树园宿骋怀堂》诗: “听曲不知山漏转, 临风微觉葛衣凉。”
- 山渊 高山与深渊。 ▶ 《荀子‧不苟》: “山渊平, 天地比。” ▶ 汉 贾谊 《惜誓》: “放山渊之龟玉兮, 相与贵夫砾石。” ▶ 晋 张华 《游猎篇》诗: “鼓噪山渊动, 冲尘云雾连。” ▶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 “珠玑产于蚌蛤, 圭璧出于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