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居龙见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shī jū lóng xiàn
【解释】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出处】《庄子·在宥》:“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拼音码】sjlx
- 尸居 1. 谓安居而无为。 &nbs...
- 龙见 1. 《易‧乾》: “见龙在田, 利见大人...
- 尸居 1. 谓安居而无为。 ▶ 《庄子‧天运》: “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 雷声而渊默, 发动如天地者乎?” 成玄英 疏: “言至人其处也若死尸之安居。” ▶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是以君子恭己, 不恤乎莫与;至人尸居, 心遗乎毁誉。” ▶ 《新五代史‧一行传‧张荐明》: “道也者, 妙万物而为言, 得其极者, 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下也。” 2. 指居位而不尽职。 ▶ 宋 欧阳修 《送韩子华》诗: “谏垣尸居职业废, 朝事汲汲劳精神。” ▶ 清 包世臣 《<东海记>传奇叙》: “然亦安知其非逆料尸居者之听必不聪, 而不忍以纯白之身, 见辱伍伯, 为此自承耶!” 3. 见“ 尸居馀气 ”。
- 龙见 1. 《易‧乾》: “见龙在田, 利见大人。” ▶ 高亨 注: “龙出现于田中, 比喻大人活动于民间, 人见之则有利。”后因以“龙见”指王者能有治绩。 ▶ 《庄子‧在宥》: “尸居而龙见, 渊默而雷声。” ▶ 成玄英 疏: “圣人寂同死尸寂泊, 动类飞龙在天。” 2. 喻羽化而登仙。 ▶ 《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一》: “进则保龙见, 退为触藩羝。” ▶ 李善 注: “进谓求仙也, 退谓处俗也。” 3. 《易‧乾》: “云从龙, 风从虎。”“龙”喻事物的主干, 因以“龙见”喻文章根本已立。 ▶ 晋 陆机 《文赋》: “或虎变而兽扰, 或龙见而鸟澜。” ▶ 郭绍虞 等注: “‘龙见’句譬文章根本已立而枝节未妥。” 4. 苍龙七宿出现。 ▶ 《左传‧桓公五年》: “凡祀, 启蛰而郊, 龙见而雩。” ▶ 杜预 注: “龙见, 建巳之月。 苍龙宿之体, 昏见东方, 万物始盛。 待雨而大, 故祭天。 远为百谷祈膏雨也。” ▶ 《北齐书‧恩幸传‧高阿那肱》: “ 源师 尝谘 肱 云: ‘龙见, 当雩。 ’”
- 尸居余气 shī jū yú qì 【解释】余气:最后一口气。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出处】《晋书·宣帝纪》:“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示例】彼~,不足畏也。(唐·杜光宪《虬髯客传》)【拼音码】sjyq【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英文】dying
- 尸居馀气 形容人即将死亡。亦以谓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
- 神龙见首 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后以“神龙见首”指诗文跌宕多姿。
- 神龙见首不见尾 shén lóng jiàn shǒu bù jiàn wěi 【解释】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出处】清·赵执信《谈龙录》:“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拼音码】sljw【用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 尸山血海 形容杀人之多。
- 尸布 shībù[pall]棺材、柩车或坟墓上覆盖的厚布
- 尸忝 谦词。 犹言无功而得。 ▶ 唐 李峤 《为李景谌让天官尚书表》: “顾斯政本, 实总国彝, 岂臣庸愚所堪尸忝。” ▶ 唐 贾至 《为韦相让豳国公表》: “尸忝厚禄, 窃位多时。”
- 尸昧 尸位而昏昧。 ▶ 《宋书‧王弘传》: “若知而不纠, 则情法斯挠;如其不知, 则尸昧已甚。”
- 尸寝 如尸体般躺卧。 ▶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九: “通夕张灯尸寝以俟。”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二‧景隆八发》: “或箕踞于前楹, 或尸寝于后厨。”
- 尸柩 盛有尸体的棺材。 ▶ 《礼记‧丧大记》: “君吊, 见尸柩而后踊。” ▶ 《汉书‧师丹传》: “前大行尸柩在堂。 而官爵臣等以及亲属, 赫然皆贵宠。”
- 尸宠 谓臣见君非而不谏, 徒被宠幸。 ▶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 “人臣有三罪, 一曰导非, 二曰阿失, 三曰尸宠。 以非引上谓之导, 从上之非谓之阿, 见非不言谓之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