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dǎolùn
[introduction] 论著正文前概要论述全文或全书的中心思想,以指导帮助读者阅读的部分,也叫引论
- 导 (導)dǎo ㄉㄠˇ1)指引,带领:领~。引~。向~(引路的人)。倡~...
- 论 (論)lùn ㄌㄨㄣˋ1)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
- 导译 1. 亦作“ 导绎 ”。 向导兼翻译。 ▶ 《史记‧大宛列传》: “ 乌孙 发导译送 骞 还。” ▶ 《史记‧大宛列传》: “﹝ 大宛 ﹞遣 骞 , 为发导绎, 抵 康居 。” ▶ 《资治通鉴‧汉武帝元朔三年》: “为发导译。” ▶ 胡三省 注: “导者, 引路之人;译者, 传言之人也。” 2. 翻译。 ▶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光梵大师惟净》: “上遣都知 罗宗 译经润文。 ▶ 夏英公 竦 诣传法院导译, 冀得祥异之语以谶国。 ▶ 净 焚香导译, 逾刻乃曰: 天竺 无此字, 不通辩译。”
- 导训 谓引导而使和顺。 ▶ 《国语‧周语上》: “ 宣王 伐 鲁 , 立 孝公 , 诸侯从是而不睦。 ▶ 宣王 欲得国子之能导训诸侯者。”按, 《史记‧鲁周公世家》作“道顺”。 ▶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顺, 一作‘训’。” ▶ 张守节 正义: “道音导, 顺音训。”
- 导语 dǎoyǔ长篇新闻报道的开头,概括消息内容、背景等的简短文字。
- 导誉 谓企求美誉。 ▶ 清 姚鼐 《李斯论》: “小人之仕也……疾首频蹙于私家之居, 而矜夸导誉于朝廷之上。”
- 导诱 引导启发。 ▶ 《诗‧周颂‧烈文》“无竞维人, 四方其训之” 毛 传“训, 道也” 唐 孔颖达 疏: “教训者, 所以导诱人, 故训为道也。”参见“ 导牖 ”。
- 导言 dǎoyán绪论。
- 导读 dǎodú对读书给予引导;指导阅读(书籍):世界名著~。
- 导衍 引申推衍。 ▶ 郭沫若 《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 “这些观念显然是从《周易》的‘复极必剥, 剥极返复’的那种见解导衍出来的。”
- 导谀 1. 逢迎献媚。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吴 已杀 子胥 , 导谀者众。” ▶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三》: “导谀即谄谀也。” ▶ 宋 朱熹 《答张敬夫书》: “乐闻警戒, 不善导谀, 则听言用人之要也。” ▶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 “历代多崇徽号, 褒美多至十馀言以上, 皆后世群臣之导谀也。” 2. 指逢迎献媚的人。 ▶ 《淮南子‧人间训》: “戮杀大臣, 亲近导谀。”
- 导行费 汉 代, 地方进贡朝廷, 须先另送物品给中署, 谓之导行费, 与后来的“门包”略同。 ▶ 《后汉书‧宦者传‧吕强》: “每郡国贡献, 先输中署, 名为导行费。” ▶ 李贤 注: “中署, 内署也。 导, 引也, 贡献外别有所入, 以为所献希之导引也。” ▶ 王先谦 集解: “ 刘攽 曰: ‘注希之, 案文, 希当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