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体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北宋 宣和 年间画院中形成的一种绘画流派及风格。 多以山水、花鸟、宫室台阁为题材, 强调“格法”, 讲究工致富丽。
▶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三: “ 李诞 、 河间 人。 多画藂竹笋箨鞭节, 色色毕具, 此宣和体也。”参见“ 院体画 ”。
- 宣和 Xuānhé宋徽宗(赵佶)年号(公元1119—1125)。
- 体 (體)tǐ ㄊㄧˇ1)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
- 元和体 指 唐 代诗人 白居易 、 元稹 开创的一种诗风。 因昌盛于 元和 ( 唐宪宗 年号)年间, 故名。 ▶ 《旧唐书‧元稹传》: “ 稹 聪警绝人, 年少有才名, 与 太原 白居易 友善。 工为诗, 善状咏风态物色, 当时言诗者称 元 白 焉。 自衣冠士子, 至闾阎下俚, 悉传讽之, 号为‘元和体’。” ▶ 郭绍虞 《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五章二: “ 白居易 字 乐天 , 其先 太原 人。 他和 元稹 结为诗友, 继承 杜甫 新题乐府之作, 用浅显的笔调, 提倡现实主义的诗, 当时人称为‘元和体’。”
- 宣和殿 宋 宫殿名。 ▶ 宋 王庭圭 《题宣和御画》诗: “ 宣和殿 后新雨晴, 两鹊飞来向东鸣。” ▶ 《宣和遗事》前集: “八月 宣和殿 有玉芝生于桧树上, 又有鹤三万馀只盘旋云霄之间。”
- 宣和遗事 宣和遗事 基本解释:一名《大宋宣和遗事》。讲史平话。书出宋元间,作者不详。取材于北宋后期至南宋初的各种史实逸事。其中有关三十六好汉聚义梁山泊及宋江受招安平方腊等情节,直接影响到后来《水浒传》的创作。
- 宣命 1. 传达皇帝的诏命。 ▶ 《晋书‧何曾传》: “故建官受任, 则置副佐;陈师命将, 则立监贰;宣命遣使, 则设介副。” ▶ 唐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诗: “宣命前程急, 惟良待士宽。” 2. 皇帝的诏命。 ▶ 《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 “使君蒙诏, 一似大杵中心, 不感(敢)为(违)他宣命, 当时朝现(见), 直诣閤门。” ▶ 《前汉书平话》卷下: “ 吕 女亲手揪妃子发, 至于殿上。 ▶ 吕 女曰: ‘ 刘友 知罪么?尔一者负我, 二者违了宣命。 ’”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 “ 元 朝一品衙门用三台金印……惟宣命之宝用玉。 以玉箸篆文, 此其异也。” 3. 宣扬威命。 ▶ 三国 魏 应璩 《与满公琰书》: “外嘉郎君谦下之德, 内幸顽才见诚知己, 欢欣踊跃, 情有无量, 是以奔骋御仆, 宣命周求。”
- 宣哲 明哲;明智。 ▶ 《诗‧周颂‧雝》: “宣哲维人, 文武维后。” ▶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中》: “宣哲, 犹明哲也, 《大雅‧烝民》篇‘既明且哲’是也。” ▶ 晋 潘岳 《司空密陵侯郑袤碑》: “允恭克让, 宣哲清明。” ▶ 章炳麟 《魏武帝颂》: “宣哲惟武, 民之司命。”
- 宣告 xuāngào宣布:~成立│~结束。
- 宣唤 帝王下令宣召、传唤。 ▶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二一: “小球场近曲池头, 宣唤勋臣试打球。” ▶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 “车子院、黄院子、内诸司兵士, 祗候宣唤;及官禁买卖进贡, 皆由此入。” ▶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 “奉太上过寝殿, 进早膳, 太上令宣唤 吴郡王 等官前来伴话。”
- 宣吐 宣读, 当众朗读。 ▶ 《晋书‧裴楷传》: “ 贾充 改定律令, 以 楷 为定科郎。 事毕, 诏 楷 于御前执读, 平议当否。 ▶ 楷 善宣吐, 左右属目, 听者忘倦。”
- 宣圣 汉平帝 元始 元年谥 孔子 为 褒成宣公 。 此后历代王朝皆尊 孔子 为圣人, 诗文中多称为“宣圣”。 ▶ 宋 周辉 《清波别志》卷中: “ 绍兴 幸学, 亦制赞曰: ‘大哉 宣圣 , 斯文在兹。 帝王之式, 古今之师。 ’” ▶ 《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 “影在 孔子 礼殿, 托得其所, 今必取之, 未免随以风雷, 惊骇 宣圣 , 非所以重道尊儒也。” ▶ 清 赵翼 《翰林苑有土地祠相传祀韩昌黎》诗: “抗疏几碎佛氏骨, 从祀不惭 宣圣 庑。”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二节: “ 大理国 进奉使 李紫琮 等来朝, 路过 鼎州 , 到学宫拜 宣圣 像, 与诸生相见。”
- 宣名 高声报出姓名。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 “后殿引臣寮, 则待制已上, 宣名拜舞;庶官但赞拜, 不宣名, 不舞蹈。”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孝宗圣政》: “庚子九月, 上宣谕宰执云: ‘已指挥閤门, 令今后常朝, 宰臣免宣名, 他朝会则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