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shěnměi
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观点。
- 审 (審)shěn ㄕㄣˇ1)详细,周密:~慎。~视。2)仔细思考,反复分...
- 美 měi ㄇㄟˇ1)好,善:~德。~学。~谈。审~。~丽。~容(美化容貌...
- 审美观 谓审美主体对美的总的看法。 ▶ 从维熙 《白云飘落天幕》: “我们这代人, 特别是姑娘, 都具有独特的审美观。”
- 审罚 谓刑罚分明。 ▶ 《国语‧吴语》: “大夫 苦成 进对曰: ‘审罚则可以战乎?’” ▶ 《新唐书‧魏徵传》: “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 必怀之以德, 待之以信, 厉之以义, 节之以礼, 然后善善恶恶, 审罚而明赏, 无为之化, 何远之有。”
- 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 基本解释:客体对人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和心理效能。凡能引起主体审美感受的事物和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其发生和发展取决于事物审美特性同人的社会实践、审美需要的关系。真正杰出的美的东西,尤其是艺术作品可经得起历史考验,具有超越时代、民族、阶级的普遍审美价值。
- 审编 谓审核在编制的人丁赋役等。 ▶ 明 沈榜 《宛署杂记‧马政》: “ 宣德 间, 令 北直隶 三丁养骒马一匹, 二丁养儿马一匹, 十年审编一次。” ▶ 清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凤宁徽》: “其起差重, 故其编丁不得不多。 其派丁多, 故其审户不得不密。 期以三年为限, 而法以三等九则为准……此审编之大较也。”
- 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 基本解释:主体对事物审美特性的鉴别与评价。它以对象的审美特性为客观基础,以人对事物美的直接感知为出发点,是一种融和着情感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主观判断。
- 审结 shěnjié审理结束,做出判决:这一刑事案件已经审~计。
- 审美对象 审美对象 基本解释:亦称“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相对。指能使人产生审美愉快的事物、对象。它在客观上与人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
- 审细 详细、仔细。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 谢公 云: 刘尹 语审细。” ▶ 唐 周繇 《以人参遗段成式》诗: “惭非 叔子 空持药, 更请 伯言 审细看。” ▶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 子胥 贤士, 逆知阿姊之情, 审细思量。”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杜子美》: “ 李济翁 殊不审细, 乃以篽为药, 遂穿凿为说。”
- 审美态度 审美态度 基本解释:主体对审美对象所持的态度,主要是心理状态。它受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影响,亦受心境、情绪等主观心理因素影响。审美活动要求主体从日常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保持与实用功利无关的态度。
- 审练 审慎精细。 ▶ 《北史‧崔昂传》: “顷者官司纠察, 多不审练, 乃闻缘浅入深, 未有雪大为小, 咸以畏避嫌疑, 共相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