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猛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wēiměng
[powerful and bold] 威武勇猛
威猛无比的战士
- 威 wēi ㄨㄟˉ1)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力。~风。权~。2)凭借力...
- 猛 měng ㄇㄥˇ1)气势大,力量大:~将。~士。~烈。勇~。2)忽然,...
- 威猷 犹威谋。 ▶ 唐 元稹 《李逢吉等加阶制》: “克壮威猷, 用以垣翰。”
- 威狱 牢狱。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为刑罚、威狱, 使民畏忌, 以类其震曜杀戮。” ▶ 《汉书‧刑法志》: “故曰先王立礼, ‘则天之明, 因地之性’也。 刑罚威狱, 以类天之震曜杀戮也;温慈惠和, 以效天之生殖长育也。”
- 威畏 1. 以威势使之畏服。 ▶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河右平》: “濡以鸿泽, 皇之圣;威畏德怀, 功以定。” 2. 可惧的威势。 ▶ 《前汉书平话》卷上: “ 子房 愕然惊恐, 谓曰: ‘方今天下初定…… 信 若有变, 非 羽 之敌也。 ▶ 信 之威畏, 王自思之。 ’”
- 威物 谓使人畏服。 ▶ 《隋书‧高祖纪上》: “武以威物, 文以怀远。”
- 威略 声威谋略。 ▶ 《后汉书‧朱穆传》: “以威略权宜, 尽诛贼渠帅。” ▶ 《周书‧于谨传》: “ 谨 愿禀大王之威略, 驰往喻之, 必不劳兵甲, 可致清荡。” ▶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南蛮》: “今溪洞往往为东南之忧, 而议者不谋威略, 一欲怀之以利, 是见其一, 未见其二也。” ▶ 清 鲁一同 《关忠节公家传》: “而前钦差大臣 林公 则徐 威略素著, 与公尤协力。”
- 威爱 威严而仁惠。 ▶ 《新五代史‧杂传‧王师范》: “ 师范 颇好儒学, 聚书至万卷, 为政有威爱。” ▶ 宋 王安石 《韩持国从富并州辟》诗: “ 并州 天下望, 抚士威爱惬, 千金弃不惜, 宾客常满閤。”
- 威礼 敬畏而有礼节。 ▶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 “臣闻帝王之于亲戚, 爱之虽隆, 必示之以威礼;宠之虽贵, 必示之以法度。”
- 威燀 比喻威势炽盛。 ▶ 《史记‧秦始皇本纪》: “义诛信行, 威燀旁达, 莫不宾服。” ▶ 《天讨‧军政府<讨满洲檄>》: “三世载德, 威燀旁达。”
- 威神 1. 尊严的神灵。 ▶ 《汉书‧扬雄传上》: “配帝居之 县圃 兮, 象 泰壹 之威神。” ▶ 清 顾炎武 《二月十日有事于攒宫》诗: “不忍寝园荒, 复来奠樽斝。 仿佛见威神, 云旗导风马。” 2. 赫奕的声威;神明般的威严。 ▶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 “勒以八阵, 莅以威神。” ▶ 《后汉书‧南匈奴传》: “冀因圣帝威神, 一举平定。” ▶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序》: “皇帝以 轩后 之威神, 汉高 之大略, 光武 之雄断, 魏祖 之机权, 舍而用之, 以定王业。”
- 威焰 亦作“威焰”。 指显赫的威势气焰。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考察留用》: “是时 严 ( 严嵩 )仅为大宗伯, 而威焰已能钳结上下如此。”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南渡诸臣传不备》: “ 史弥远 握权卅馀年, 威焰甚于 京桧 。” ▶ 茅盾 《子夜》四: “如果他还是往日那样的威焰, 在此时一怒之下, 大概那位耽误了他们 曾 吴 两府要电的本地电报局长总该倒楣的了。”